点击即可收听:群方之魁桂枝汤
涂华新导师导读
桂枝汤是《伤寒论》里一首经方,只有五味药: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在《伤寒论》里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方剂,然而就是看似简单的几味药,一个治疗外感的发汗方,被后世医家研用至深,注述详实,清代的柯琴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坊间更有“桂枝汤加减治万病”的说法,虽然基于科学严谨的精神,这种美誉值得商榷,但时至今日,桂枝汤的加减变化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都极为广泛,这自然不是一首简单的发汗方能达到的。
方歌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方组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方法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涂华新导师桂枝汤治疗身汗多医案患者:赵某唐河县人性别:男年龄:8岁初诊:年8月3日主诉:身汗久矣,从2岁开始至今,曾断续治疗,效果不够稳定,现又伴随流清涕,夜眠梦多,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处方:桂枝汤方组:桂枝45g白芍45g炙甘草30g大枣12枚(撕)生姜45g(切)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二诊:8月11日,汗出正常,尚觉纳差。调整处方:补脾七号加制附片寇仁砂仁方组:制附片15g桂枝30g炙甘草30g党参20g白术20g干姜20g白寇仁15g砂仁15g生姜8片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
忌:绿豆类制品。
治疗效果:诸症消失。
经典原文汇要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一云大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利中)。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方见下利中)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本期有声书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同一时间将继续为你奉上音频《涂华新导师讲桂枝汤(2)》,敬请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