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附子汤使用经验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4120.html
桂枝附子汤

此散风寒,补阳胜湿之方。

风寒湿痹,风寒较盛,湿邪较轻,兼有阳虚现象者。其身体疼烦,不能转侧。但必须具有恶风寒,不喜冷性饮食,口不渴,不呕,脉浮虚而涩,或脉较微等现象。

桂枝三至四钱附子二至三钱炙草一至二钱大枣二至四枚生姜一至三钱

桂枝附子汤减轻分量名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治太阳病误下后,胸满、脉微、恶寒之证。

翰卿按:此二方从药的品种上看是相同的,从药的剂量上看是不同的。名称既异,作用当然不同,这是容易理解的。但临床上互用起来是否会有害?这是一个重要问題。我认为,彼方用于此证绝不会有显著效果,因为桂、附用量少,甘、枣缓补之性相对增强,而此证宜于温散,不宜于缓补也;如此方用于彼证,便有可能形成坏病,因桂枝散性过甚,不利于阳虚之证也。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桂枝、生姜辛温以散风寒,附子补阳以胜寒湿,甘草、大枣和诸药以保护中气。

有内热现象者(如口苦、喜冷、脉象实大洪数等)忌之。

1.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即白术附子汤方):此治阳虚寒湿较胜,风邪较轻之痹证方。

2.甘草附子汤:此治脾虚阳虚、寒湿较胜之痹证方。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本汤主之。()

翰卿按:身体疼烦,有人认为是疼得较甚,也有人认为是痛得频繁。根据实践,这种疼痛心中多有烦的现象。

本汤主证是身体疼痛较甚(即风寒湿痹证),但须具有脉象浮虚而涩,口不渴,不喜冷性饮食等证,最忌有内热现象。

曹颖甫谓,此汤服后觉身痹,痹者麻木之谓。凡服附子后不但身麻,即口中、额倶麻,否则药未中病,即谓无效。……其人如冒状勿怪。所谓冒者,如中酒之人欲呕状,其人头晕眼花,愦愦无可奈何,良久蒙昽睡去,……溃然汗出而解矣。

映淮按:此为附子中毒证状,多见于煎煮时间不足半小时者,应告嘱患者煎煮时间及可能出现之反应,庶几不致手足无措也。

李翰卿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pz/1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