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伤寒桂枝附子汤浅释上

北京看皮肤病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7.html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四两)附子(三枚炮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以上为原文。

伤寒八九日,说明伤寒后六经传遍,病未解。此时出现“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症状,如果不凭脉只凭症状来辩证,不呕不渴说明寒邪并未入里化热,因为一旦入里化热,热邪入腑则易呕,入脏则易渴。即然寒邪未入里化热,则只能有一种可能,即寒邪依然留恋在体表或经络。如果再结合“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来辩证,就更加可以确定,此当为寒邪留恋在经络的表现,而不渴还说明或有湿邪存在的可能。

此证若结合后文“脉浮虚而涩”来辩证,病因就更清楚了。脉浮说明上文推断的邪未入里是正确的,浮则为表为风,说明有风邪在表。脉虚而涩,虚则阳弱,伤寒之象;涩则有两种可能,一是血亏气滞容易引起脉涩,二是湿盛粘滞也会引起脉涩,结合本症来分析,则当为寒湿。寒湿阻滞经络,才会有“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出现。

脉证俱明,故仲景先师选用附子桂枝汤,附子温通十二经,桂枝温经通脉,温阳化湿,经络通行,则诸证必除。

接着,对于“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这一症状,仲景先师则给出“去桂加白术汤主之”这一处方。这里,不禁要问:大便坚的病理是什么?小便为何会自利?为什么要去桂加白术?

且待后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pz/18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