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昨天,还细分析“浮数脉”用药!
胡希恕经方第一人?,
本次伤寒论讲义,以胡希恕体系为主!
昨天讲解总结:
1.经方中,恶寒最重有两个:即大青龙??与葛根汤。
大青龙与葛根汤的区别:
大青龙烦躁(因为内热,在胃)或发高烧。
葛根汤(后背颈项强痛,或不强叽叽也用葛根汤)或抽筋,刚痉。
2.发汗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小青龙??。
这几个最主要!
还有几个合方: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
还有加味: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
还有加减:桂枝去芍药汤。
3.桂枝汤与麻黄汤区别
二者都怕冷、怕风。
麻黄汤以怕冷为主
桂枝汤以怕风为主。
桂枝汤:自汗、出汗。
麻黄汤:不出汗。
这几条,胡老总是在强调!
所以不出汗、脉紧必用麻黄剂,其它要考虑桂枝剂。
桂枝汤养津养液,
阳虚必用桂枝汤。
阳虚脉浮、缓、迟、弱!
3.可是浮数脉呢?不属于阴虚,也肯定不属于阴盛。
那么到底是阳盛还是阳虚!
“脉浮者,病在表”
a若不发汗,浮数脉,就是阳盛,采用发汗法,麻黄剂。
b若自汗,就是阳虚,就只能用桂枝剂!
c.可浮数脉,后世多用寒凉的银翘散。
分析利弊:若能用温热的桂枝剂可解,那可比寒凉的银翘散,好很多!
但是回想:浮数脉,王氏伍寒就会用温热的五寒艾灸来解。
现在:分析:浮数脉,“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妙!
但是“脉浮而数,可发汗,宜麻黄汤”。这个肯定先是本人不发汗。汗法为泻,阳盛,可泻!
还有一句“脏无它病”可用桂枝汤。就是浮数脉,没有其它病。就可用温暖的桂枝汤!那对人可就无一点伤害了!
伤寒论,就是绝!经典,因为思维出人意外,与常人思维不同!
就如同看一部电视剧,你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若都照你的思维,你平平常常就能想到,就会索然无味。也不会是经典了吧!
“颇欲吐、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这个数,脏有它病了,“吐、烦躁”,(有胃中热等)!这个要记住,不能用桂枝汤与麻黄汤了!
但是只要病情轻,无它病,
(基本都是年轻人,若遇到浮数脉,采用寒凉剂,迟早把孩子们伤害了)
所以,浮数脉无它病,不要用寒凉的银翘散!
但是看胡老医案,也用银翘散,估计有它病了!
如今再次温习胡老伤寒论,还是那么好。
一次比一次收获多
因为看太多家伤寒论
心中想,唯有胡希恕理论体系,才是经方正规军!
但是胡希恕的弟子们只是在学习传承,并没有突破!
以前每每学习胡希恕伤寒论时,有不清楚的章节,只能翻阅刘渡舟版本伤寒论加以补充!
再不懂,
只有自己动脑细胞,再加强学习思考。
其他各家伤寒论,更走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