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了桂枝汤没好的,还能再服桂枝汤吗

导读:在中医治病的过程中,很多医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对于这个病情的方剂使用胸有成竹,但是药喝了之后却没有好转,有时反而还会出现其他症状,这种情况下,一般都会选择改弦易辙。但是,在伤寒论中却指出,“有是证用是药”,即便没有及时好转,或者出现其他兼证,只要主证还在,仍可以稍作调整,继续使用原方。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一汤。

这几个小汗的方子,都是小方,量都不大。各半汤,就是桂枝汤的一半的量加上麻*汤一半的量。

此条:

一,上一条24条说的是药力不够不出汗的情况,接着这条就说了药力足够甚至过了,之后汗出多了的情况;

二,看脉象,是洪脉,按道理说不应该出于桂枝汤证之中,但是在这里,首先这个脉,洪脉在这里是一种上升的势头,是一种趋势脉,和阳明病中的洪数脉有区别;再者就是这个脉,多是暂时性的,是服桂枝汤后的一种反应; 就是一定要结合证,脉证参合,确定是否有阳明证,如果没有,就可以再与桂枝汤如前法。

三,接着就得看这一条的后半句话,这个可以和23条参看,从症状的描述看,还有方药的组成配伍看,会发现,23中是桂枝汤麻*汤各半汤,对应的症状也重,此条后半句说的是桂枝二麻*一,也就是说两份的补,一份的泻,对应也是一日再发者。这个也是小汗剂,只是相对各半汤,程度更轻了。用药也更轻了。

四、最近这几条也从侧面告诉你,人有高低胖瘦男女老少各种差异。即便是同一个方子,不同人用,可能量上也不尽相同。得病了,人们总把着眼点方在病上头,不想想自身的原因。而得病,其实内因是很重要的因素。24和25这两条,一个是用桂枝汤不出汗,一个是出汗。可能用的量都一样,结果不同。是个人体质,内在的差异,包括有些时候过汗后寒化和热化的转变,以及往后三阴篇中的一些转变,都在强调内在的差异。反过来也提醒大家,得病了,多反思自己,才是解决疾病的根本。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授权发表。本文作者为马腾飞中医师。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使用。欲了解更多中医健康养生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pz/243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