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君臣佐使观点

郑重提示:本文谨供学习、研究、交流之用,对于文中包含的医学处方,请勿轻易使用。如有疾病需找专业医师诊治。

《黄帝内经》讲“君臣佐使”是这样的:

帝曰: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中下三品之谓也。帝曰:三品何谓?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李东垣《脾胃论》中《君臣佐使法》这样说:

凡药之所用者,皆以气味为主。补泻在味,随时换气。主病者为君,假令治风者,防风为君;治上焦热,黄芩为君;治中焦热,黄连为君;治湿,防己为君;治寒,附子之类为君。兼见何证,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本草》说,上品药为君,各从其宜也。

《东垣先生用药心法》中讲:

仲景治表虚,制桂枝汤方:桂枝,味辛,热,发散,助阳,体轻,本乎天者亲上,故桂枝为君,芍药、甘草为佐。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制小建中汤方:芍药,味酸,寒,主收,补中,本乎地者亲下,故芍药为君,桂、甘草佐之。一则治表虚,一则治里虚,各言其主用也。后之用古方者,触类而长之,不致差误矣。

在中医界,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关于“君臣佐使”的论述是不统一的。

那么,两者可以统一吗?

我认为,神农本草经关于“君臣佐使”的安排是“常方”,是“正方”,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符合兵家“以正合,以奇胜”之理。上品药为君,主病;中品药为臣,佐君药之力;下品药为佐使,应臣药之使,直接执行祛病的任务。这种配伍是正道、常道。而用中品药或下品药为君药,用上品药或下品药为臣药,这是临时权变,是“变方”,非常道正道,只是一时之制宜。每次用完这种“变方”之后,须用“正方”予以补救,使身体归于“大治”。

古人云:“用药如用兵。”这就象天下大乱之时,必须以武力定国,以将军为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待天下平定之后,则须收回大将之权,以文臣治国,方能天下太平。

《道德经》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用药治病,特别是用猛药治病,用下品药为君药治病,人服药之后,身体必然虚损,犹如天下遇到荒年。所以,用峻猛药之后,必须善于补虚,才能平复身体。病后补虚不能猛补、大补,同样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理解了这些,就能统一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关于“君臣佐使”的观点了。而这种统一,恰恰又体现了中医治病的精妙之处。

割裂这种统一,导致了人们抛弃了神农本草经关于上品药为君、中品药为臣、下品药为佐使的精妙观点,使中医失去了根本的神韵。

这就如同天下失去了王道,而霸道横行一样。可以说,后世中医多行霸道,而鲜有行王道者……

吴越

年2月11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pz/645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