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柳师讲桂枝麻黄各半汤

音频内容

我们现在就开始讲课,伤寒论表郁轻症。第23条,桂枝麻黄各半汤证。这个表郁轻证,前两天我们在北京开会,大家对这个也是很有疑义的,但是却改变不了。你说把它放在哪一类里啊,都不容易,那么我们从这个条文分析,太阳病得之如疟状,就是疟疾。“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必身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那么我们再回头看,说这个人得了太阳病,也没说他是中风,也没说他是伤寒,但是得到了八九日,不管是中风伤寒,一般呢,这个第七天他又转了一圈了,八九日,说明这时间是蛮久的,它就容易往里传。八九日看看他传不传呢?看看他表现是什么样的。如疟状,疟疾就是往来寒热,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这种发热恶寒阵发性的,发无定时啊,这是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这个热多寒少这两个词,很多人就说是发热多,就是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热的时候多,怕冷的时候少。我是这么理解的,发热恶寒,它是发热的多,怕冷的少,并且发热和恶寒是并见的。热多寒少,就是发热的时候这个发热恶寒并现。这个人说高多少多少度,但是跟热相比怕冷并不那么明显,它是相对的。其人不呕,代表没有传入少阳,虽然他如疟状定时发热,但是他却不呕没有进入少阳,不是少阳证。清便欲自可,在古代这个清是厕所的意思。清便欲自可就是大小便都正常。那么清便欲自可上厕所很正常,说明他没有进入阳明还是在太阳,所以这个两句话呢,就是鉴别。这个人,一日二三度发,一天发那么一次两次的,脉微缓者为欲愈也,如果啊,这个脉微而缓为欲愈,虽然一天发作那么一次,发热怕冷,但是脉微缓说明邪气已经去了,正气虽虚,但是呢,这个正邪他俩互相商量。正气慢慢恢复说明这个病就快好了,这个把他放到一个段落。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如果这个脉微再加上恶寒,这是叠加,此为阴阳俱虚,阴阳指的是表里,表是表阳,也就是说阳气虚了,里指的是津液也耗伤了,那么这种情况下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如果说你用麻黄去发汗不行,你用下法不行,你用吐法。这个汗吐下是古代驱邪的一个主要的方法,都不行,那么我们看,如果这个人我们见到前面那些症状还不算,必须得见到后边儿这个症状才可以用,桂麻各半汤后边儿什么症状呢?就是面色反有热色者。热的颜色是什么呢?是赤。脸发红。“未欲解也”还是没有要好,那么前面那段“为欲愈也”那个时候是不需要治疗的。如果面有热色者,这个时候未欲解也就是你不吃药它是解决不了的。为什么呢?因为以其不得小汗出,汗出不去,身必痒,宜桂麻各半汤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那么不得小汗出,面有热色,身必痒,这个才是桂麻各半汤的辨证要点。前面那块儿大家把它分成段,你再细看就明白了。那么为什么面有热色呢?就是面是红色的呢?因为人体虽然正气不足,但是正气,他还要跟邪气斗争,还要向外升发,不足了,他升发不出去,那么他还要抗争。这个面有热色就是我打不过你,但是呢,我也要斗争啊,我奋起搏击,就是这个道理。未欲愈也,那么正气斗争不过邪气,不得小汗出,这个时候,正气也不足,邪气呢也弱了,因为都七八天了,出了小汗不就好了吗,出不去啊,阳气还是振奋不起来,那么阳气在体表,也就是卫这个位置啊,徘徊留恋,拿着刀,拿着斧子是吧,但是呢,还打不过人家的时候,这个时候造成了身必痒,那怎么办?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主治啊,就是桂枝一半,儿麻黄一半儿。

-END-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p/205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