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蒌根的作用
这张方子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桂枝汤,对不对?桂枝15克,芍药15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12枚,这就是《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剂量,药物和剂量完全相同,所以栝蒌桂枝汤其实就是桂枝汤加栝蒌根10克,这也是一张桂枝汤的加减方。
栝蒌根这味药,我们在《伤寒论》中就接触过,是一种藤蔓类植物。我们都知道,藤蔓类植物有个特性,就是凭借着根部汲取的那一点点水分,而可以支持藤蔓爬出去很高。藤蔓类植物一般都是用来升津液的,最典型的就是葛根。
葛根和栝蒌根在《伤寒论》都出现过,我们还专门进行过比较。两者都是小小的根,长长的藤蔓,都能提升津液。区别在于葛根是把身体下面的太阳寒水提上来然后散出去,让太阳寒水能滋润经络;而栝蒌根同样也提升津液,但并不是直接散布出去,而是入胃生津。
《伤寒论》中也有桂枝加葛根汤,汤证是“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桂枝加葛根汤同样是桂枝汤打底,桂、芍的量都减到10克,再加上20克葛根。整张方子当中,葛根的量用得最重。而栝蒌桂枝汤,则是桂枝汤的原方,加上了10克栝蒌根。
栝蒌桂枝汤与桂枝加葛根汤有什么不同?
从汤证描述可以看出,桂枝加葛根汤是项背强几几,仅仅是后脖子和后背的僵紧拘急,而栝蒌桂枝汤,则是身体强,几几然,是整个身体的僵紧拘急,从程度上看,栝蒌桂枝汤的津液不足的程度要比桂枝加葛根汤更严重。
加入的两味提升津液的药,葛根是把津液提升到后脖子来滋养经过此处的足太阳膀胱经,所以葛根是偏于解肌的;栝蒌根则是提升津液入胃生津来补充全身的津液,并没有具体的作用部位,所以栝蒌根是偏于生津的。因此,葛根和栝蒌根正对应了各自汤证所描述的情况,一个是后脖子后背部,一个是全身性的。
同样也因为葛根偏于解肌,所以桂枝加葛根汤,就把同时有解肌作用的桂芍组合减了量,而栝蒌根因为没有解肌的作用,所以栝蒌桂枝汤则是用了桂枝汤的原方,保留了桂枝汤解肌的力量。
经过了这些分析,相信我们对于这两张方的药物构成和剂量配比关系就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桂枝加葛根汤中,桂芍各减量到10克,而葛根用了20克,其中的10克可以认为是对桂芍减量的替代,另外10克是用来提升津液的。栝蒌桂枝汤中,桂芍组合用的是桂枝汤的原方,各15克,所以栝蒌根就只用10克而不需要用到葛根那样的20克。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