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慎吾伤寒论讲义麻*汤证之一

麻*汤证之一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汤主之。(伤寒论第35条)

方有执: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即3条之体痛而详言也。前言恶寒,此言恶风,乃更互言之也。

喻嘉言:盖恶风未有不恶寒者。

山田宗俊:此太阳伤寒之正证,表实者也。不言脉者,前已言之也。身体骨节疼痛,阴阳俱有之证。其无发热、头痛而脉沉微者,是为阴证,附子汤、真武汤之所主也。喘是表热延及所致之客证,非主证也,但以本病多兼之,故及之也。无汗在喘之上,与前条汗出而喘有别。

表病中分有汗、无汗两大类别。桂枝汤及其加减方皆属于有汗之类也,麻*汤及其加减方属于无汗之类也。有汗为表虚,无汗为表实。

表实主方麻*八证中,头痛、发热是表虚表实共见之证也,身疼、腰痛、骨节疼痛皆因皮肤紧密而无汗,水*迫于筋肉关节所致,水*既不能放散于皮肤,转侵入呼吸器官而作喘。

凡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之类证,表实之所独见也。云恶风者言除太阳病原有恶寒之外,兼见恶风也。

夫既称太阳病、复言头痛者,乃头痛较一般为剧也。不言脉紧者,详于前而略于后也。一汗之差,证治迥别,须当此,勿令误也。

发汗之目的,有为放散体热者,有为排除水*者。放散体热时以麻*协桂枝,如葛根汤、大小青龙汤及本方是也。排除水*时则不以麻*协桂枝,如甘草麻*汤、麻杏石甘汤、越婵汤是也。前者有表热,后者皆无表热。

本方主治散热机能衰减而见诸痛证,故西医治神经痛药多有退热发汗之效。换言之,急性热病之神经痛乃高热无汗所致。

喘证因发汗可自去。若喘而汗出,则又是汗出由喘而生,先后排列不同,治法亦异。疼痛并用,有轻重之意存焉。

点击以下连接温习伤寒论第3条

陈慎吾伤寒论讲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3)

麻*汤方

麻*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五升、先煮麻*,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津,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按:君药先煮者,专其力也,麻*先煮去上沫者,沫令人烦也。

我们来思考

因外感邪气得了太阳表病,是表虚证还是表实证呢?这要看有没有汗,有汗为表虚,无汗为表实。

为什么会没有汗呢?这是因为外感寒邪,寒性收引,侵犯于人体的肌肤毛孔中,使得毛孔闭合不开,所以无汗。

寒为阴邪,寒邪侵犯太阳,太阳经气机不通畅,所以可见头疼、恶风,恶风比恶寒在症状上轻一点,恶风时皮肤愈缩,汗孔愈闭,体温愈不得放散,所以发热。

皮肤毛孔紧密而无汗,水*迫于筋肉关节导致全身疼痛即身疼、腰痛、骨节疼痛。

肺主皮毛,皮毛汗孔闭合不开,体内水*侵犯于肺,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失调,所以会喘。

以麻*配桂枝解表发汗,杏仁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麻*配杏仁定喘,甘草缓急止痛。全方使汗出痛去喘止。

煎煮先煮麻*,去上沫是因沫令人烦,之后要盖上被子发汗,不须啜粥是本方发汗力量强,就不用喝热粥增加药力了。

注:本文选摘自《陈慎吾伤寒论讲义》,陈慎吾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11。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p/264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