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名篇桂枝香,簇字究竟是簇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一直是“炼字”美谈,而其《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有“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名句。此处的“簇”含义一向多有争论,有人认为解作“簇拥”,是形容“聚集在一起”;也有人认为是“箭簇”之意。两种观点各有道理。

“炼字”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推敲”的典故自不必说,由“炼字”产生的文坛佳话数不胜数,品读之亦觉唇齿留香。若把握“意象”的魅力,或更能体会其妙处。

曹雪芹的《红楼梦》有多个版本,红学家就其文字常有争论。

某版本写林黛玉“两湾似蹙非蹙罥(音倦)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有人认为“两湾”是错讹,应修订为“两弯”。而周汝昌先生力排众议,认为此处正本应是“湾”,非独言其形状,更表现其下有盈盈一湾秋水,所以三点水绝不能省去。

唐代诗僧齐己“早梅”诗中有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其友看后说,“数枝”已是繁盛状,不若“一枝”。齐己拜谢,称其为一字师。

“月凉如水”的描写,不仅有月光之美,也有一种心境、意境,其中有通感手法的运用,将月光清朗的视觉与水之轻柔与微凉的触觉打通,自有独特魅力。

对于《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簇”字,笔者更赞成“箭簇”义。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什么样的诗人,眼中就有什么样的青山。

试看苏轼的学生张耒,一首《过嵩山》是何等精神: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这“清瘦出云”真乃君子气概。

而李贺笔下的马则是这样的精气神: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作《桂枝香》之时,王介甫已罢相隐居,变革宏图难续,而其即使被讽“执拗”仍坚持理想之风骨、孤高清远之境界,自非常人可及,又怎会喜“簇拥”的意象呢?

所以那如箭簇一般的独自挺立,既有高度,亦有锋芒,如果用当代的修辞手法来看,也自有从打通视觉和触觉的“通感”效果吧。

也只有这样的意象,其质地比“清瘦出云”“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也毫不逊色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p/580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