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两千年以前的《伤寒论》
无论影响再大
也有知识的局限
无论争议再多
也有传世的亮点
音频经方才叔文字稿整理
琳Lynn·张审校
经方才叔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你好,上一次我们复习过《伤寒论》第十九条: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这一条提醒我们,开桂枝汤要注意,如果里热内盛的患者,不可以单用桂枝汤,必须做适当配伍,防止不良反应的出现。
今天,我们复习第二十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这一条讲的是太阳病发汗太过,伤阴亡阳的救治。
我们在第十二条复习过口服桂枝汤的把握,口服桂枝汤发汗必须以“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标准,“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不可以出现大汗淋漓,如果大汗淋漓的话,病不会好。那么,第二十条刚好是没有把握好发汗的度,导致“漏不止”,这里用“漏”,非常生动、很形象,形容大汗淋漓。
“其人恶风”,这个患者还怕冷,太阳病本来就有怕冷,再加上汗漏不止,腠理不固,加重恶风,所以怕冷更严重。那么,人体因为出汗过多,水分丢失,自然小便少。阳气有温煦的功能,阴血有濡润的作用,阴伤后濡润作用下降,阳虚则温煦功能减弱,所以出现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治疗上,由于太阳病未解,用桂枝汤,加上阳气损伤,所以加附子。这一条没有提到脉象,根据附子证,我们可以推测脉象应该是在脉浮缓的基础上变得无力了。
我们知道,桂枝汤证的两大核心症状是:自汗出和脉浮缓。如果自汗出变成大汗淋漓,脉浮缓变为脉浮而无力,就是桂枝加附子汤证。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这张方子很适合产后外感,我曾经治疗过几例产后外感的患者,只要符合大汗出脉浮大无力,我就用桂枝加附子汤,病通常两三天就会好。
以上就是本讲的全部内容,下次我们复习《伤寒论》第二十一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我们再一次诵读第二十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谢谢大家。
让《伤寒论》变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让张仲景与我们之间进行隔空对话期待您在留言区的进言经方才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