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节尪羸用何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附子与生姜,术防甘草共九味,风湿历节服之康。
历节病的概念
历节病是一种因肝脾肾、精气血亏虚,风寒湿邪流注关节,闭阻气血而致的以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甚则僵硬变形为主症的疾病。
1.1历为过兮节为竹,如水伤心疾患殊
《说文解字》记载“历,过也。”“节,竹约也。”痛在关节,而且遍历全身多个关节,此即“历节”之含义。(张玉莲,桑希生.浅析历节病与骨痹[J].中医药学报,39(1):5)也就是风寒湿邪经过、流注关节的疾病,形象描述了病邪的动态变化。《金匮要略》原文讲“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1.2风历关节气血搏,风袭荣卫俱失和
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之“历节风候”对历节风的论述,指出“风历关节,与血气相搏交攻,故疼痛。血气虚则汗也,风冷搏动筋,则不可屈伸,为历节风也。”风历关节而致血气闭阻,荣卫失和。如《素问·痹论》言“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失和则“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历节病的病因病机
2.1本虚标实,均为肝肾亏损为本,风湿侵袭为标
肝肾不足,寒湿内侵历节病以肢体骨节疼痛为主要表现,因肝主筋、肾主骨,故而其病机主要与肝肾有关,肝肾于先,外感风寒湿邪侵袭于后,导致血脉痹阻不畅从而引起历节的发病。仲景指出:"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2.2三部九候
太阴虚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
阳明实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
少阴不足
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进一步求本溯源,即为五味所伤。
2.3五味所伤
2.3.1传统教科书五脏五味
酸苦甘辛咸
2.3.2脏气法时论(见后图)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慎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方证条文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
药解
牡桂
内容: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
芍药
内容: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知母
内容:味苦,寒。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一名母,一名连母,一名野蓼,一名地参,一名水参,一名水浚,一名货母,一名母。生川谷。
麻黄
内容: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一名龙沙。
附子
内容: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御览》作痿)拘挛,脚痛不能行步(《御览》引云:为百药之长。《大观本》作黑字)。
干姜
内容: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
术
内容: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艺文类聚》引作山筋),生山谷
防风
内容:味苦,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御览》作痛),烦满。久服,轻身。一名铜芸(《御览》作芒)。生川泽。
甘草
内容: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御览》引云:一名美草,一名密甘,《大观本》作黑字)。生川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