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泽泻(一两一分)猪苓(去皮,三分)茯苓(三分)白术(三分)桂(去皮,二分)
上五味,为末,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附方
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方见上。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桂枝茯苓(各四两)五味(半升)甘草(三两炙)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子(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细辛干姜(各二两)半夏五味(各半升)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半夏杏仁(各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二两)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半夏杏仁(各半升)大黄(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