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芍药甘草汤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
原文如下:“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
《素问?五脏生成》:“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
《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中医里肝主筋,芍药甘草汤非常简单的两味药,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两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柔肝舒筋,缓急止痛,敛津液、养阴血的功效,用于伤寒伤阴,筋脉失濡,津液受损,阴血不足,腿脚挛急等症。
宋《朱氏集验方》又把大剂量芍药甘草汤叫去杖汤,因为腿疼时不得不用拐杖,用完这张方子以后腿不疼了,不用拐杖了。去杖汤在治疗外伤导致的崴脚,膝盖受伤等腿痛不能行(无骨骼损伤),往往是一剂即中,效果如神。个人经验如脚冷加炮附子,如有淤血加牛膝等
尊古不泥古,后世历代中医名家以此类推方证方义,不断发展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的临床应用范围,芍药甘草汤现代可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腹部绞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一些腰椎突出导致的腰腿急痛刺痛触电痛也有芍药甘草汤的应用机会。
实际临床中,芍药甘草汤不仅常用于治疗小腿抽筋和一切痉挛性疼痛包括腿脚伤科疼痛,肾绞痛,胆绞痛,腹肌绞痛等,大剂量使用还可治疗老年性便秘,大便干结如栗者,甚至可以治疗肝硬化(患者大便干结、腿易抽筋)。
芍药甘草汤是传统中医酸甘化阴的典型方剂,除可单独使用,更多的是作为方根存在于众多经方名剂之中。
如桂枝汤、四逆散、小建中汤、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葛根汤、黄芩汤、温经汤、薯蓣丸、大黄蛰虫丸、乌头汤、奔豚汤、芎归胶艾汤、麻黄升麻汤、甘遂半夏汤、王不留行散、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甘草汤(去杖汤)作为中医必学基础方剂之一,是中医方剂小方之首,有非常多的机会加减化裁,值得熟练掌握,举一反三临床运用发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