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生白治病方剂选10桂枝加附子汤

郭生白治病方剂选(10)桂枝加附子汤

感冒过发汗

一、症状

“太阳病,发汗,汗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寒,难以曲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伤寒论》)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生物病原体感染的疾病,排异趋势向体表的一类,称“太阳病”。这类病用发汗法,是正确的。但发汗的目的不是排汗,而是排除致病的异己物质。如果出汗太多,便会发生坏病,这是人为的不良后果。如果因出汗太多,造成“汗漏不止”(汗出如漏不能止),病人身畏寒,小便困难,四肢难以曲伸,出现拘急、痉挛,这是因为汗出太多,体液丧失。血汗同源,津液外越,血液损失,泌尿困难,肌肉组织与运动神经失去温煦与濡养,所以发生上述症状。

“桂枝汤”方中加附子一枚,炮,去皮,切。桂枝等药温通血脉,解除体表的排异障碍。加附子一枚,是为了恢复汗腺的张、弛功能。汗出太多,皮肤、汗腺、汗孔的功能虚损,加附子回阳固脱以止汗,温肌肤。附子炮用降低*性而药力和缓。

这个病状是告诉后世学医者,一旦用发汗法不适当,而出现“汗漏不止”的不良后果怎么办。因为用排汗法的目的是排除致病物质,绝不是为了排汗,所以一再叮嘱:“取微似有汗,不可令如水流漓。”一是病必不愈,二是汗多亡阳、伤津液。桂枝加附子汤证,就是亡阳伤津的不良后果。

二、方剂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42克芍药42克甘草28克生姜42克

大枣12枚附子1枚(炮,去皮,切)

三、用法

上六味,以水毫升,煮取毫升去滓,温服毫升,将息如前法。

编者注:将息如前法是指如将息桂枝法

四、方解

附子,中医誉为四大君药之一。在《伤寒论·少阴篇》中有一个心脏机能衰弱的病证,是这样生动地描写的:“脉微欲绝,四肢厥逆,恶寒而身蜷。”这正是附子的主疗证候。但附子如何能唤起心脏机能呢?据实验证明,附子有振奋心脏机能这一基本功能,所以它是中药中回阳挽脱的圣药。虞博对附子总结说:“附子禀雄性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在虞氏叙述中看附子,从气到血,由表及里无所不至。但附子的效用如此之宽广,完全是建立在它的强心作用上的。附子有生用和炮用两法:生用力峻猛,炮用力缓和。李时珍说:“生用则发散,炮用则峻补。”在《伤寒论》中,凡用附子入发散剂则炮熟用,如麻*附子细辛汤、麻*附子甘草汤及本方等。凡用于回阳挽脱剂则生用,如四逆汤、白通汤等。再如附子汤、真武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附子泻心汤等亦为炮用。从仲景的用药规律看,病势危急则生用以求奏效迅速,病势较缓则炮用以取药性平和。按仲景用附子病例,与时珍所说不尽符合。

五、附录

桂枝汤原方

桂枝42克(去皮)芍药42克甘草28克

生姜42克(切)大枣12枚(擘)

上五味切三味,以水毫升,微火煮取毫升,去滓,适寒温服毫升;服已须臾,啜热粥毫升余,以助药力;温复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 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等物。

注:方剂的用量略轻于伤寒论用量.

(生命本能医学交流)

--------------本文摘自郭生白《本能论》,略有变动

健康小阳按:今天接着与大家分享郭生白治病方剂之桂枝加附子汤。附子,中医誉为四大君药之一,不过很多人对附子的认识有一些误区,附子有强心的作用,它是中药中回阳挽脱的圣药。不过小阳提醒您切记,用药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不要盲目使用,需要辩证的看待病症。

(新版《本能论》已经正式出版且印刷结束,请认准中原农民出版社,现已接受订购。购买即送《孩子发烧怎么办》。另有《伤寒六经求真》可以订购。有意者请加81天下无医,生命无病!小病自己治,大病好商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gx/22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