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全词结构并不出奇,也是上阙写景,下阙抒情。开篇先点明“登临送目”,写词人登高而望,以见其后之景。这时候正当“晚秋”,时间是傍晚(“归帆去掉斜阳里”),天气开始变得肃杀——所谓肃杀,是指秋冬季时草木凋零,寒气逼人,仿佛是上天正在杀戮万物似的。后面的景物描写,也多处扣此“肃”字。
晚秋首先,江水如练,语出谢胱《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有“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句,可见所指是江宁城北的长江。然后再写“翠峰如簇”,仍然苍翠的山峰堆积在一起,就如同箭铁一般,突然提起箭铁,也有肃杀意。然后写江上船只,写岸上酒旗,再写船只仿佛行进在浮云中一般,白鹭仿佛飞翔在银河上似的,这般美景,真是难描难画呀。
江水如练写完眼前景象后,笔锋一转,下阅直接开始抒情,说“念”及江宁作为都城时代的繁华景象,不禁慨“叹”它多次被敌军攻破的悲哀和悔恨。“门外楼头”出自杜牧诗“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当然,这只是诗家语而已,事实上韩擒虎攻入建康的时候,陈后主早就已经带着张丽华等美女躲到井中去了,哪儿还有楼头饮宴的心情呢?但把时间略微提前,当隋朝大军多路南下,即将攻破长江防线的时候,陈后主确实还整天沉溺于怀拥美人、饮酒赋诗之中,丝毫也不作抵敌的准备。这样的腐朽王朝,就算再如何繁华,又岂有不亡之理?
陈后主六朝陆续灭亡,前尘已成往事,如同流水一般逝去无踪了,词人在这里再次写景,说“但寒烟、衰草凝绿”,“寒”字和“衰”字,再次加深肃杀之意。在这段景的前后词句,其实应该连起来理解,词人首先设问,千百年来,多少人登高而见此景,都会有兴亡之叹,但也都是“漫嗟”,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呢?难道看不见直到今天,“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奢靡腐化,不思进取,历史又在重复吗?从来王朝的盛衰,都不是什么天意,更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因为统治者“繁华竞逐”所必然导致的下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但可悲的是,这一幕似乎又将重演.……王安石在此词中不着痕迹地两次引用杜牧的诗,因为杜牧感昔怀古,写过不少主题与此词类似的诗作。虽然同样上阙写景,下阙抒情,借景而生情,但此词所写的却并非个人情感,而是悠悠不尽的往事之叹,以及对今朝的忧虑,这在北宋前期词人中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王安石的这首词,以及此前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开了宋词中豪放一派的先河,词之到此,又陡然一变,题材变得更广泛起来。当然,并不是说王安石之前的北宋士人就从来不发怀古之叹,作品中不涉及政治情绪,而是他们大多只以同类题材入诗,而对于被称为“诗余”的词这种形式,总是认为附托不起如此重大题材,所以往往弃而不用。
范仲淹王安石无论诗文皆名重当时,相比之下,词的数量偏少(《全宋词》收录二十九首),成就往往并不为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