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条文分析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以水毫升,煮取毫升,去滓,再煎取毫升,温服毫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和解散寒,生津敛阴。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神经官能症,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本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瓜蒌根生津止渴,牡蛎化痰散结,干姜、桂枝温散里寒,甘草调和诸药,合而成为散结和解、温里祛寒之剂。《伤寒论》第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伤寒五六天,已经用了发汗法、下法,导致体内津液消耗,身体失于滋润,胸胁部位有轻度腹胀,变硬的感觉,小便尿出减少,口渴,不呕。同时还处于仅头部汗出、往来寒热、心烦的状态。这一条可以和大柴胡汤做一个对比,为什么这么说?大柴胡汤治疗少阳之邪加阳明的燥热,所以既解少阳,又下阳明,是治疗实证;本条是少阳之邪不解加脾寒和气阴、气津受伤,气化不利。其实就是少阳病加太阴的虚寒了。可以看出少阳真的是半表半里,很容易和其他经合病、并病。伤寒五六日,邪气应该还在太阳,用了发汗法没好,再次用下法后太阳的邪气传到少阳,少阳的枢机不利所以“胸胁满微结”,“微结”说明郁结不重,不像阳明病或者结胸那么重;“小便不利”是因为误汗、误下后津液不够了,另一方面少阳有邪气也会导致三焦不通,讯息不灵;“渴而不呕”,更加佐证了是津液不足的小便不利,如果渴而呕的话说明是水气化功能不行或者是有停饮;“但头汗出”说明津液虚、气虚,正气不足以把邪气赶出去,只有头上阳气旺盛的地方会出汗。上一个只有“头汗出”的是什么?产后的妇女对不对?也是血液津液不足,虽然阳气够但是也只是头上出汗,不足以把邪气赶出去。所以,有虚的时候,气是有点上冲的。往来寒热,心烦,这是少阳的病邪还没有解除,也有一些表邪。怎么办?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但是有津液不足,脾寒等变证,所以加减。加桂枝帮助气化,治疗小便不利,同时解表;有脾寒,生姜换成了干姜;津液不足口渴,半夏换成了天花粉;胸胁硬痛,去掉保水的大枣,换成去包块的牡蛎;相对于小柴胡汤,不用人参是因为胃气没有亏损。临床应用本方以往来寒热、胸肋满、微结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中青年女性的心脏病、慢性肝炎、胆石症、慢性胆囊炎、胸膜炎、慢性胃炎、疟疾、发热、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病、乳腺囊性增生症等病症。如胸肋疼痛,如延胡索、香附、川楝子;悬饮,加半夏、葶苈子;痰饮,加白术、茯苓;胆石症,加鸡内金、金钱草;疟疾,加草果、常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hy/230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