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发现,正常情况,人处于无病的状态时,皮肤的温度相对于肌肉的温度是低的,手背的温度相对于手心的温度是低的,脑门的温度相对于手心的温度是低的,用手心去摸这些部位,摸上去感觉总是"凉凉"的。人的皮肤就是人体与环境的隔离界面,其组织液,中医解释为太阳寒水。倪海厦在讲伤寒论太阳病时,讲"正常人体表皮肤是冷的",他还说,"有这层寒水是将人体和外界形成隔绝层,保护人体"。
也就是说在体表和身体内部之间的肌肉组织里有一层水或叫津液,“太阳寒水”,作为环境温度低时防止人体热量散失体温过低而保温;防止人体劳动发热或环境温度高于人的正常体温而导致体温过高散热的结构体系。
人体的水气循环运动,体内气化的水,到达体表,霜降之后,自然界的环境温度通常低于人体的正常温度,环境低温的作用,变成寒水。后续到来的寒水,推动前面的寒水回流体内,受食物在小肠发生生化反应产生热力的加热作用又变成气化的水,不断循环,实现防止环境温度低于人的正常体温,人体热量散失体温过低而保温;防止人体劳动发热或环境温度高于人的正常体温而导致体温过高散热的功能。水的蒸腾气化与寒化成水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四圣心源》“太阳寒水”:寒者,太阳水气之所化也。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膀胱。太阳以寒水主令,足太阳膀胱,水也;手太阳小肠,火也,火水异气,而以寒水统之。
太阳主开,有寒水隔离,虽阳盛,出水之阳,人能够出汗,出汗即出阳,降低阳盛的程度,人身体不会过热,就不会发高烧。当人受寒,卫气足则皮腠紧闭,寒邪侵入太阳经,太阳主开的功能失效,太阳经不能够开,太阳经就处于闭的状态,太阳陷入水中,寒水凝滞不动,人体自主调节功能感知到寒邪,会出现寒战,外恶寒,就会出阳来抵抗入侵之寒邪,阳出而身内热,汗不能出,人就会发高烧。
寒水受寒邪,凝滞不动,又不能够作汗出,而人体机能水气循环运动还是正常的,还是持续的,后面不断到来的水气,不断推动凝滞不动的寒水,就产生压力,不通则痛,受压就产生痛感,寒水受邪的部位就产生疼痛。头、项是人体太阳经循行的末端,顶端,高端,最易受寒邪的侵袭,太阳伤寒病最易发生在这些部位,出现头、项强痛的病证,剧烈的头疼,就是太阳伤寒的主证了。
太阳中风,汗门尚可开,水能作汗出,受寒邪而凝滞的寒水的新陈代谢正常,寒邪能够排出体外;太阳伤寒,汗门紧闭,受寒邪而凝滞的寒水的新陈代谢不正常,寒邪就不能够排出体外,非麻黄汤不能开启。汗门开启,汗自能出,寒邪能够随汗排出体外,头疼的症状就会解除了。
太阳伤寒的病人通常是卫气足,平常身体强壮的人。卫气越足,身体越强壮,寒邪越甚,头疼症状越强烈,所以很多人患新冠的病人对头疼的描述,是犹如斧劈的感觉。卫气不足,平常身体弱的人,患的可能是太阳中风,卫气弱的程度不同,甚至直接患的就是阳明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那些直接患阳明证或少阳证或太阴证或少阴证或厥阴证的新冠肺炎患者,就没有恶寒的症状了。那些患太阳中风的新冠肺炎患者,就没有剧烈头疼的症状了。
新冠肺炎的病证,可以归类古人称之为伤寒的疫病。医圣张仲景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曹操在《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描述的建安疫情加兵祸。如果新冠肺炎不采取控制措施,当普通流感一样冷处理,应该会是张仲景宗族的结果吧!
头是诸阳之会,是太阳经循行的部位,头、项强痛是太阳病的主证之一。《伤寒论》载有对治的经方。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经曰: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太阳受病,太阳主表,为诸阳主气。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太阳表病也。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经曰:凡伤于寒,则为病热,为寒气客于经中,阳经怫结而成热也。中风即发热者,风为阳也。及伤寒云,或已发热,或未发热,以寒为阴邪,不能即热,郁而方变热也。风则伤卫,寒则伤荣,卫虚者恶风,荣虚者恶寒,荣伤寒者,必恶寒也。气病者则麻,血病者则痛。风令气缓,寒令气逆,体痛呕逆者,荣中寒也。经曰: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阴阳俱紧者,知其伤寒也。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此太阳伤寒也,寒则伤荣,头痛,身疼,腰痛,以至牵连骨节疼痛者,太阳经荣血不利也。《内经》曰: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者,寒在表也。风并于卫,卫实而荣虚者,自汗出而恶风寒也;寒并于荣,荣实而卫虚者,无汗而恶风也。以荣强卫弱,故气逆而喘,与麻黄汤以发其汗。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味甘温)
桂枝(二两,去皮。味辛热)
甘草(一两,炙。味甘平)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味辛温)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麻黄、甘草,开肌发汗,桂枝、杏人(医统本作“仁”)散寒下气。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主之。
阳受气于胸中,喘而胸满者,阳气不宣发,壅而逆也。心下满、腹满,皆为实,当下之。此以为胸满,非里实,故不可下,虽有阳明,然与太阳合病,为属表,是与麻黄汤发汗。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十日以去,向解之时也。脉浮细而嗜卧者,表邪已罢也。
病虽已利解之,若脉但浮而不细者,则邪气但在表也,与麻黄汤发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