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古人过中秋的7种方式,任选一种把

北京白癜风专科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820/4240392.html
中秋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常照金樽里

赏月

清丁观鹏月上梧梢此画作于《中秋贴》卷尾

古人对于中秋的重视,仅次于春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远胜过年。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月亮,心中顿生无限遐想与相思之情。

佚名松下赏月

自魏晋之时,民间便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尚未形成习俗。

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

观潮

宋李崇月夜观潮图

定知玉兔十分圆,

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

夜潮留向月中看。

——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宋代达到了 。

登高

宋马远邀梅就月

《梦粱录》:“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

宋马远月下把杯

《新编醉翁谈录》:“京师赏月之会,异放他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自行者至十 ,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放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

拜月

五代佚名浣月图

我国自古就有在中秋节祭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仪式,向明月寄托对未来的希冀。

赏花

清佚名喜溢秋庭图

清代宫中,中秋节当天,御花园内东向立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摆有鸡冠花、毛豆枝和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桌中摆一只大月饼,糕点和水果摆放在月饼周围,作为祭月供品。祭月之后,按皇家人口数目将大月饼切成若干小块,每人象征性地吃上一点,称之为“吃团圆饼”。若皇帝驻跸避暑山庄,则在烟波致爽院内摆月供。中秋这一天,皇家众人还佩带“玉兔桂树”等应节荷包。除此之外,宫眷们还常从集市买来兔儿爷供奉。

与中秋联系更密切的是桂花,相传是吴刚因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永无休止。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赋诗

最合古人气质的,自然还是吟诗作赋。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到“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字字句句寄托古人的“思念和团圆”之情。

宋米芾中秋诗帖

中秋登海岱楼作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东轮。信书亦一难事。

宋徽宗闰中秋月诗帖

闰中秋月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

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月助婵娟。

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赏书画

晋王献之中秋贴

明张路月殿嫦娥图

清陈枚琼台赏月

清改琦把酒问月

清改琦鼓琴图

清郎世宁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八月赏月

清钱杜浔江月夜

《汉报》,乃中华国学总会(简称“华学会”)创始机构书谱社旗下新闻集团。以激浊扬清,匡扶国祚为己任。曰:“汉雨唐风今又起,报因数果古常来。”

▼长按下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pz/196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