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练习:女,脉缓,月经后期经量少,经常感觉有点怕冷,后背怕冷比较明显,胃口一般,饭量小,运动或者热了出汗正常,大小便正常,睡眠正常。
1.释证:
脉缓-阳脉,
月经后期经量少-津液虚,
经常感觉有点怕冷,后背怕冷比较明显-表,
胃口一般,饭量小-里,
运动或者热了出汗正常-没有自汗出的中风证,
大小便正常-没有里实证,
睡眠正常-头部津液供应正常。
2.辨证:
例假量少-津液虚,背冷-表,吃的少-胃弱。
脉缓和太阳中风的脉浮缓类似,脉不浮,脉是缓和的,充实有力,所以是阳脉。
阴阳:阳
表里:表和里
虚实:虚
寒热:寒
3.抓大局:津液虚的表证,胃弱。
4.开方:桂枝汤。
按:热了会出汗,没有自汗出。怕冷类似于怕风,体表的津液虚。大小便正常,说明没有里实,体表的津液气化正常。
胃口一般,吃得少,说明胃弱,应该用生姜大枣炙甘草来建中补津液。建中后胃气强了,吃饭就有胃口了,吃饭就多了。桂枝汤里面就是用姜草枣来建中补津液的,所以桂枝汤证里病人的胃一定是弱的,如果胃不弱就不会津液虚。
桂枝汤、小建中汤、柴胡桂枝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对于这个医案都是可以的。如果肠胃偏寒,也可以加干姜。
只要是建中补津液,把能量向体表调集,这样的大方向病人服下去都会有效。
1.我们改一个证,看如何分析。
女,脉浮缓,月经后期经量少,经常感觉有点怕冷,后背有巴掌大一块发凉怕冷明显,胃口一般,饭量小,运动或者热了出汗正常,大小便正常,睡眠正常。
这个证对于初学有点难,后背巴掌大的地方发冷,是胃里有停饮,桂枝汤加茯苓白术就可以了。白术气化中焦,茯苓淡渗利水,把水饮从小便排出。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十二: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2.再改一个证:
女,脉微细,月经后期经量少,经常感觉有点怕冷,后背有巴掌大一块发凉怕冷明显,胃口一般,饭量小,运动或者热了出汗正常,大小便正常,睡眠正常。
病位在表,能量为阴,里有水饮,用附子汤。附子补能量,茯苓白术化中焦水饮,白芍人参生津液敛津液。
《伤寒论》: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朮(四两)芍药(三两)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Q:月经量小,是否有淤堵,还是下焦能量不够?还是这个不是大局不用考虑?
A:刚开始能按照辨证模板的步骤一步一步做出来,就很不错了。今天这个医案的证不那么明显,必须分析人体的原理后,知道了津液虚,病在表,才会考虑到桂枝汤,这个需要一定的功夫。
这个是曹颖甫的学生姜佐景的医案。
是否有淤堵,要看身体的证,看医案里的证,从已知条件推导出未知条件。最忌讳,胡乱猜测,主观臆断。如果法官看谁不顺眼,直接就说谁有罪,那就不是法治了。
一看月经量小,直接就断定是有淤堵,这样分析就可能错了。如果病人舌下青筋很粗,痛经,例假血块很多,三个证可以锁定有瘀血,瘀血牵制津液导致津液虚。就像法官审案,一定要有证据。
这两个变化的医案,如果变了一个证,从脉浮缓变成了脉微细,从桂枝加茯苓白术汤证就变成了附子汤证。中医的 在辨证上,证有时是模糊的没关系,但是辨证一定要仔细认真。多证互参,抓大局,才能知道身体想做什么,然后顺势而为,帮助一下身体,身体运行就恢复正常了。
随力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