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誉为“一代词人之冠”,一首金陵怀古词直追苏、辛,雄视千古
在众多的历史名城中,金陵似乎特别容易引起人们怀古的情绪。
这不仅是因为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更主要的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它多次成为一些短命王朝的都城,因而体现其中的历史风云就显得变幻多端,发人深思。
后世文人驻足于此,经常叹繁华一瞬、感兴衰之无常,为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怀古之作。
唐诗中的名篇,有刘禹锡的《乌衣巷》、韦庄的《金陵图》、高蟾的《金陵晚望》、许浑的《金陵怀古》等。
宋词中的名篇,在上一节内容中,我们曾介绍了王安石的一首《桂枝香·金陵怀古》,连苏轼都赞不绝口。
我们今天赏析的这首《满江红·金陵怀古》,和王安石的词是并称的“绝唱”,它出自被誉为“一代词人之冠”的萨都刺之手。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
怀故国,空陈迹。
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
到如今,惟有蒋山青,秦淮碧。
作者简介:
萨都剌(约—约),字天锡,号直斋,是元代诗坛、词坛的杰出代表,被视为“一代词人之冠”,同时,他还是画家、书法家。据说他是回族答失蛮氏。其祖父因为立功镇守云、代,所以住在雁门。
元泰定四年()进士,被授为翰林应奉,一直做到淮西江北道廉访司经历,后自己抛弃官位,到安庆司空山隐居。
他一生到过许多地方,塞北的中国气象、江南的锦绣风光,在他的诗里都有所反映。他同情百姓,厌恶战争,“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是他的理想。
他的词写得十分出色,这首《满江红·金陵怀古》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诗文赏析:
词开头便直抒胸臆,“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这六朝古都的繁荣景象,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好像春天的逝去,无声无息。这里,“春”也可以代指美好的光景。
在金陵繁华消歇之后,作者满怀惆怅,向着远方眺望,山川的形势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仿佛再也找不到昔日的雄风和光彩了。这里,畴(chóu)指“过去、以前”。
接着,词人继续借物抒怀。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这里,词人巧妙化用唐人的诗句,前后三次:
其一,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二,还是刘禹锡的一首诗——《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换过女墙来。
其三,是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几句的意思是,燕子经历悠悠岁月,看尽了兴衰繁华,依然在飞翔;潮水见证了过往的豪奢,也依然在城墙下翻涌。
词人此时心潮澎湃,历史的兴衰令他深思,让他难以平静。
萨都刺在诗歌创作中一向以“唐音”作为自己的追求,从这几处引用,我们就应该能感受到他对唐诗的喜爱,在下片文字中,他依然借用了唐诗中的名句,我们一起往下看。
下阕,词人描写眼前金陵城的衰败之景,并时时与陈后主亡国的历史故事相关联,在铺陈叙写中寄寓自己的感叹伤怀。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这几句是说,兴亡往事,思来想去,愁绪交织,前朝的山川人物,仅剩下残迹。在这一片陈迹中,只有萧条的炊烟,破败的野草,胡乱飞翔的乌鸦,渐落的夕阳。
这几句非常有画面感,相信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得到。
接下来,词人说“《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
这里,引用了唐朝诗人许浑《金陵怀古》中的诗句: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后半句中的“胭脂井”,指隋兵攻破金陵,陈后主与爱妃投胭脂井中避难的往事。
最后,“到如今,惟有蒋山青,秦淮碧”。
词人登临金陵城,想到历史上发生的一切,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切的人世繁华都是过眼云烟,只有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的大自然,才是永恒不变的!
如果说李后主的清俊婉丽,赖满洲才子纳兰性德以传,那么苏东坡、辛弃疾的豪壮清逸,则赖色目诗人萨都剌继其遗响。
萨都剌的怀古词,不仅冠绝元代词坛,而且以其俯视古今兴亡的“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台山怀古》)的历史苍凉感,直追苏、辛,雄视千古,因而在中国词学轨迹上拓展了辽阔的南北空间和历史哲学追问。
全词说古道今,慷慨豪迈。词中还巧妙化用古人的名篇佳句,用得那么从容,不露痕迹。难怪有人把萨都刺推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