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干姜附子汤

白癜风是遗传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924/4262246.html

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干姜一两3g中药小故事——生姜

附子一枚9g中药小故事——附子

(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上二味,以水毫升,煮取毫升,去滓,顿服。(附子先煎一小时)

生附一枚一两姜,

昼间烦躁夜安常,

脉微无表身无热,

幸藉残阳未尽亡。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三阳病邪热不解,皆可产生烦躁。但条文明确指出,不呕,是无少阳邪热;不渴,是无阳明邪热;无表证,是无太阳邪热。脉沉微,乃阳虚阴盛之明证,而昼日烦躁不得眠,实为虚阳躁扰之假热证。身无大热者,意味着身有微热,亦为虚阳外越之象。阳将亡竭,故宜急温回阳,用干姜附子汤治疗。

主症: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身无大热,脉沉微。同时不呕,不渴,无表证。

副症:舌质淡苔薄白,或见面色赤。

四逆汤证类即《伤寒论》所说“四逆辈”,共包括八个汤证:四逆汤证,四逆加人参汤证,通脉四逆汤证,茯苓四逆汤证,白通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证,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干姜附子汤证。而四逆汤证则是基本的汤证,其余七个汤证是根据轻重程度,兼夹症状而组成的。

为什么要说这八个汤证才属“四逆辈”呢?这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病理:阳亡、阴竭、寒盛,又同是姜、附伍用。而当归四逆汤、四逆散、附子汤等,虽有“四逆”之名,也用附子,但与上述八方迥然不同,故不属“四逆辈”。“四逆辈”汤证大同而小异,兹列表比较如下。

?

有医家对干姜附子汤证与四逆汤证作了一个分析对比,可供参考。干姜附子汤证的突出症状,是昼而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而四逆汤证的大汗出,恶寒,下利,厥逆则较之更为突出。故四逆汤里用甘草,决不是为了缓和姜附之辛烈,是为了缓急救逆而施,所以甘草列于四逆汤之首位为君。干姜附子汤证因其病势较缓较轻,故不用甘草,且干姜之量亦较之减半两,可知二汤证有轻重缓重之别。

阳虚阴盛,虚阳浮越

本证或因误治,或因素虚,阴大于阳,略居优势的阴的沉凝性、静性引起脉沉微,弱势的阳的虚性升散性引起烦躁不得眠,身无大热。而白天自然之阳气焕发,故更易引起人体虚阳浮散,夜晚自然之阳气内敛,则人体之阳气亦潜藏,故出现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这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的表现。本证是属阳虚阴盛,虚阳浮越的轻证,具有减弱性整体反应性的性质。

本方干姜、附子辛热,急复其阳,以迅速增强阳的升温性、动性,使阳气一复,则阴寒消;阴阳平衡,则虚阳敛,而脉沉微,烦躁等症状自然缓解。

伤寒论

张仲景与伤寒论

《伤寒论》之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与其他辨证的关系

伤寒论——桂枝汤

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

伤寒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伤寒论——麻黄汤

伤寒论——太阳病三个表郁轻症方

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

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伤寒论——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四逆汤

伤寒论——葛根汤

伤寒论——葛根加半夏汤

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小柴胡汤

伤寒论——大青龙汤

伤寒论——小青龙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p/209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