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龙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发热月余案

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08/6314286.html

患者张某,女,年11月2日初诊。主诉:发热1月余。现病史: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每日中午开始发热恶风,体温在38℃左右,汗出后逐渐热退,次日再次发热,自服感冒药无效。外院查ESR:83mm/h;CRP:19.2mg/L。曾予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仍有低热,体温波动在37.4~38℃。刻下:每日于中午开始发热,怕风,夜寐汗出,汗出后热可退,睡眠时后背有热感上冲,偶有咳嗽,近日鼻塞流涕,咽干,胃纳欠佳,大便可。舌淡,苔白微腻,脉细弦。诊断:发热查因,发热(外邪留恋证)。处方:小柴胡汤加减。药物组成:柴胡30g,黄芩30g,法半夏10g,大枣30g,生姜5g,炙甘草5g,西洋参10g,6剂。水煎服,每日2剂,于中午发热前开始服药,少量频服。

年11月6日二诊:初诊当日服用1剂后,19∶00左右开始热退,体温从37.7℃退至正常,服中药3d期间未再出现发热。中药服毕,昨日未服中药,昨日下午15时左右体温37.3℃,傍晚时可自行退热,自觉腰部、腹部有热气上冲感,夜寐汗出,少许咳嗽,有痰色白,大便可。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脉细滑。

处方:小柴胡汤加煅牡蛎、浙贝母。药物组成:柴胡30g,黄芩30g,法半夏15g,大枣30g,生姜5g,炙甘草5g,西洋参10g,煅牡蛎20g(先煎),浙贝母15g,6剂。每2d服3剂,水煎,每日分3次温服。

年11月9日三诊:现无发热,腰部、腹部有热气上冲感减轻,夜寐汗出减少,少许咳嗽,痰色白,大便正常。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脉细滑。

二诊方加蜜紫菀15g,苦杏仁10g,3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年11月13日四诊:近日均未发热,已无夜间汗出、咳嗽等不适,精神状态佳,纳眠可。嘱患者避风寒,慎起居,适当锻炼身体。

按语:《伤寒杂病论》第96条指出了小柴胡汤证的临床表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第条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刘志龙教授认为,小柴胡汤证虽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为辨证要点,但不可拘泥于此,当综合患者病情进行判断,方可活用此方。本案患者发热持续1个月未退,反复发作,且患者中午开始出现发热,半夜汗出后热退,次日中午再次出现发热,是典型的小柴胡汤证“休作有时”的表现,同时也可作为小柴胡汤证“寒热往来”的延伸,这两者是少阳病小柴胡汤证特有的发热特点。此外,患者还有咽干、胃纳欠佳、脉弦细等小柴胡汤证,方证对应,投以小柴胡汤而获效,后虽然发热略有反复,仍然以小柴胡汤为主治疗。

综上所述,刘志龙教授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发热患者有以下经验:柴胡用量偏大,常在15~30g;汤剂少量频服,不拘时间;依据病情可一日数剂或数日一剂服用;判断为少阳病小柴胡汤证后,以小柴胡汤为主贯穿始终,直至热退;热退后常用柴胡桂枝汤调和气血,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p/240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