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的变美法宝步摇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2157.html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节选白居易的诗词中提及的步摇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步摇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古代女子的首饰,无论是那个朝代的影视剧,我们都可以看到步摇的身影。步摇自先秦时期既已以礼制饰物的身份出现,经过汉魏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盛行于唐代,清朝也很盛行,并流传到现在。在西汉时候出现了步摇,那是雏形期,就是传统的汉民族首饰,根据《释名·释首饰》等的记载,可知步摇是西汉时期从西域地区引进并创新而来的首饰。汉制中有规定“皇后之服相同,步摇簪珥,惟用假结,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熊、虎、赤罴、天禄,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诸爵兽皆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珰,绕以翡翠为华。”用黄金作为底架,在上面点饰白珠的步摇雍容华贵且美观,还有《后汉书·乌恒传》所说:如中国之有簂、步摇。意思就是步摇在西汉时期的地位并不同寻常。实际上,在历史上,步摇曾经被皇帝禁止平民女子使用。晋代有明确的禁令:“步摇、蔽髻,皆以禁物”(《太平御览·服用部十七》)。南北朝时期,虽然步摇已经不限于礼仪装束,但依旧是贵族妇女的专属,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普通人家的女子大多是与步摇无缘的。直到唐代,因开放的社会风气和繁荣的经济,步摇才从富贵华丽、庄严神圣的礼制饰物变成普遍流行的饰品。在魏晋南北朝至之前,步摇一般只用金银制作;唐朝中期,随着金工技术发展,开始镶嵌佛教七宝和和田玉等玉石。一直到了明清时期,因为民间的手工技艺逐渐发展壮大,步摇的款式和材质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不在只是之前的传统样式了。明清两代通过经典的首饰工艺,在步摇上加上珐琅彩、翡翠等等作为装饰,使步摇更加的熠熠闪光。步摇的经典样有花树、流苏、银链和螺状。花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花树就是步摇的典型式样,并且一直到了明清时期,这种经典式样依旧被沿袭。在中国古代人的传统思想之中,树是可以通往天上的,是人与天、地结合的媒介,也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象征,这种美好意象一直流传到了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对首饰更加注重繁复与华丽,所以我们看明清时期的花树流苏,已经不仅仅是枝干和叶片的搭配,而是加上了更加具有生机的花卉和虫鸟。流苏:流苏步摇是一种古老的形式,在簪钗的顶端垂下珠链,在女子走动之时,这些穗子会随着步伐而摇动,这也是《讽赋》之中垂珠步摇的来历。到了清朝,人们基本上不会称为步摇,而是直接称为挑子或者流苏。因为满清皇室对于东珠以及佛教有关的各种有机宝石的喜爱,所以流苏的材质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珊瑚、珍珠、碧玺、琉璃等等,都出现在了流苏之上。银链:金步摇和珠串步摇常常出现在皇家饰品之中,而在民间,女子们通常会佩戴银制的流苏步摇。这种银链步摇是汉族女子十分钟情的饰品,因为分布广泛,渐渐有了地方特色,出现了明显的南北差异。南方女子的步摇银链更加细,排列细密,数量也比较多,看起来秀气精致。北方的银链步摇虽然流苏比较稀疏,但是总体用料非常足,更加简约大气。螺状:螺旋状步摇出现在隋唐时期,虽然没有流苏和细链子,但是因为质地轻盈,在女子走路之时,也有随步而动的特点,所以也是步摇的一种形式。这种步摇主要是以细丝螺旋状或弹簧状的方式链接珠玉等,以达到可以摇动的目的。在几种步摇形式之中,这种步摇是最为简单的,相对于繁复的花树和流苏,更加适合作为日常发饰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p/702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