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ldquo甘草干姜汤和四逆汤

哪里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http://m.39.net/pf/a_5888056.html

前几日忽然想到去年读的一个医案,是关于甘草干姜汤和四逆汤应用鉴别的,非常具有代表性。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实在记不清哪本书上看到的了,翻了几十部,幸而还是找到了。

赵俊欣《金匮要略点睛》载“甘草干姜汤案”:

湖南省长沙市女青年,于2年前发现卵巢肿瘤,而将卵巢切除,自后未老先衰,渐现小便频数,心悸,精神不振,面色不华,脉弱。求治各方无效,经人介绍求治于余。

我给予四逆汤合桂枝甘草汤加紫河车、益智仁、菟丝子、仙灵脾、仙茅等温补之品,无效。再诊,据其证属虚寒,而小便频数为目标,径投甘草干姜汤,疗效很好。约服用1个月,各种症状消失。嘱坚持服用甘草干姜汤,以巩固疗效。

初看好像没有什么,不过是 个方子不好用,俗话说就是不对症,又换了一个方子好用了。其实没那么简单。我们不妨把四逆汤和甘草干姜汤的方子列出来:

四逆汤:附子一枚(约10-15克),甘草二两(约6克),干姜一两半( .5克)

甘草干姜汤:炙甘草四两(12克)、干姜二两(6克)

一对比我们就看出来了,两个方子除了剂量有些许差别,最主要的是四逆汤比后者多了一味附子。

甘草干姜汤原出《伤寒论》(29条)和《金匮要略》肺痰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仅由炙甘草、干姜两药组成。

《伤寒论》叙本方主前患者先有“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等伤阳证和“脚挛急”的伤阴证,医者误用枝汤解其表之后,患者出现“厥、咽中干,烦躁吐逆”等阳虚证又兼有“脚挛急”的伤阴证,再采用甘草干姜汤进行补救。《金匮要略》叙本方主治“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等上焦肺虚寒证以及因上虚不能制约下焦而引起的“不渴,必遗尿、小便数”等下焦阳虚证。

从上述各项进行综合,分析,可知甘草干姜汤证之病机为中焦阳虚脾弱肺寒。

那么上案中的患者虽是一派阳虚之象,但核心病机是中焦阳虚脾弱肺寒。医生前次开方,注意补阳,特意加了附子(或者说直接使用了四逆汤),结果是没有效果。

问题出在哪?

我个人认为是附子使用不当。这个“不当”一方面是要直接治本病不应用附子(四逆汤),另一方面如要非要用附子,使用次序不当。

方面,四逆汤是少阴方,甘草干姜汤是太阴方,六经辨病不同,专经之病应以对应之药。何况四逆汤中附子为君,甘草、干姜辅助附子入少阴,同时减弱了培脾土、散肺寒之功;

另一方面,如若非要用附子,可采取火神派卢崇汉“在用附子之前要先打通中焦的方法”,中焦是气机之枢,只有把枢转动了,才有可能把道路打通,中焦不开,附子不入下,下焦的阳气不能上来,壮脾之阳,散肺之寒的目的。

卢崇汉继承其祖父卢铸之“镇八方,其涵义是先守中土”之意,别开生面,以白蔻、苍术、砂仁、藿香、陈皮、法夏、白芷、生姜、山楂组方,此方经过加减,可直调治脾胃之病,而且还成为治疗其他脏腑病的开路药,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后续治疗创造良机。方中的藿香芳香醒脾,山楂酸甘以增强食欲,并有化食之功,实为强脾不可缺少之物。而生姜是非常活泼的一味药,它既温中散寒,又具暖下之功,能通神明而除臭气,可谓是一专多能。打通中焦的关键在于健脾除湿,其中白蔻是打通中焦的良药,它杜绝了痰湿产生之源。白蔻具有温中、散寒、和胃之功,中焦的寒一散,湿就容易得到化解,湿一化解,中焦的道路也就能够通畅,而只有中路无阻,上下才能交通,阳气才能纳下。而且用了白蔻以后,不仅为附子的下纳打通了道路,同时也固住了中气,也就等于把后天之本固住了,这样来,先天就不至于很快出现耗散.

方中寓有二陈汤,陈皮、法夏、白术在于化痰除湿,此痰已成也。而湿浊是脾阳不振的产物,因此二陈较之白蔻,实有流与源之别。因此,方中的白蔻实有二陈汤不可替代的作用。

湿必须在中阳振奋的情况下才能化掉。这个条件具备之后,还要考虑湿的出路,这个出路可以从下走,也可以从外走。白芷开表,使窍道打开,这样体内的湿才有去路,体内的淤浊才有出路。砂仁,能纳五脏六腑之气归肾,实际上即是为附子的下纳扫清障碍,打通道路的要药。

此方构方精巧,既健脾开胃,同时注重杜绝湿的来路,并给湿以去路,使中焦得以枢转,中焦得以打通,为使用附子作好准备。

参考文献:

《金匮要略点睛》,赵俊欣,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扶阳讲记》,卢崇汉,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p/73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