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解析

治疗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c/140106/4322694.html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六经辨证符合厥阴病提纲,即此方证属厥阴病。

●据《伤寒论》第、条所述,凡见上热下寒,又见阳微结者,即可认定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胡希恕经前后对照研究、反复体会,认为《伤寒论》第条即为前条做注解,主要在说明“阳微结”。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由小柴胡汤方证发展而来说明,人们先认识到半表半里的阳证,后认识到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病,这一认识,是众多经方家经过不断临床应用和探讨方证体悟到的。

●由应用、认识小柴胡汤方证,发展至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显示了我们的先辈临床应用、认识方证的漫长过程。

笔者曾于年8月1日在贵报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进行探讨,后常与同道切磋,仍感对该方认识浮浅,从而促使笔者进一步学习、认识该方证,今就对笔者近年来对该方证的学习、考证阐述如下。

对第条认识的嬗变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始见于《伤寒论》第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学术界对该条的认识、争论、探讨不断,临床研究倍受重视。

成无己是第一个注解《伤寒论》者,当然亦是该条的第一个注解者,他注解为:“伤寒五六日,已经汗下之后,则邪当解,今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即邪气犹在半表半里之间,为未解也。胸胁满,微结,寒热心烦者,邪在半表半里之间也。小便不利而渴者,汗下后,亡津液内燥也。若热消津液,令小便不利而渴者,其人必呕,今渴而不呕,知非里热也。伤寒汗出则和,今但头汗出而余处无汗者,津液不足而阳虚于上也,与柴胡桂枝干姜汤,以解表里之邪,复津液而助阳也。”成无己以《内经》注《伤寒》称著,但对本条却以八纲注释,因此很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p/7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