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这个汤意义重大,可查的医案很少,但是两千年来古今中外对这个条文的论述之精彩堪比欧洲冠军杯决赛。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首先张仲景的文化功底很是深厚,这一个仍字节省了半棵竹子的木头。有的前辈说仍字之前的的症状应该跟仍字之后一样的,这样才能用仍。也有的说,既然无汗干嘛要用桂枝汤呢?此处暂且不论,且看问题的关键去桂还是去芍。
反方成无己: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虽经汗下,为邪气仍在表也。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则欲成结胸。今外症未罢,无汗,小便不利,则心下满微痛为停饮也,与桂枝汤以解外,加茯苓白术,利小便停留饮也。
编者注:已经喝了桂枝汤了,不好使,解不了表。
反方徐灵胎:凡方中有加减皆佐使之药,今去其君药,则另立方名,今去桂枝仍以桂枝为名,所不可解。
编者注:君臣佐使,无稽之谈
反方吴谦医宗金鉴:去桂当是去芍药。去桂将何以治头项强痛发热无汗之表乎?论中有脉促胸满,汗出恶寒之症,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去芍药为胸满也。此条证虽相异,而其满则同,为去芍药可知矣。
编者注:看起来还是很有道理的
反方吉益南涯:本作去桂,今从医宗金鉴去芍药。历观次证无去桂之理……以桂枝散其满,去芍药者令其力专也。凡逐水之剂,未尝有芍药。
编者注:真武汤难道不逐水吗?不也有芍药吗
反方丹波元简:
若不去桂,此方于此证或有验效
编者注:你是御医总管你不会试试吗?
反方尾台榕堂:太阳篇瓜蒂散一条曰: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所以头痛项强是桂枝证。此条桂枝汤证仍在何以去桂枝?还有方剂无去主药之理?徐灵胎跟我的看法也一致
编者注:有人告诉你桂枝是桂枝汤主药吗?
反方陆渊雷:你看大家都认为要去芍药。凡逐水诸方,及汗吐下诸方之骏快者,皆不用芍药。逐水方多用桂枝况有头项强痛翕翕发热的表证则桂枝不当去。此条之症盖其人素有水饮,因卒病太阳而引起素疾,水停中焦。
水饮在膈下骨盆上的西医谓之腹水,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也。停于隔上四周西医谓之胸水,水流胁下咳唾引痛者也。
今无汗小便不利则血中水分必充溢又曾服桂枝汤血运畅盛,毛细血管之血压高,其滤出必加多,或经下之则肠蠕动亢进淋巴管被挤压,淋巴露出不已,水饮不能自愈矣。
编者注:好像也很有道理
正方山田正珍:这一条根本不是桂枝汤证是麻黄汤证兼停饮,无汗就是证据。二今不用麻黄用桂枝为什么啊?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所以白术茯苓是主力,若奋力于发表则不能专于传导之功。
编者注:我看行
反方胡希恕:这是有表证啊,把桂枝去了拿什么解表?
反方俞嘉言:表之邪未解里之饮上逆,故仿五苓散表里两解法也
正方刘渡舟:这一条论述汗下后水饮内停的论治,小便不利为气化不利水饮内停的反应。太阳之气的气化作用与水液代谢的关系非常密切。水邪内留导致太阳腑气不利气化失司而出现小便不利。郁遏太阳经中阳气,经脉不利,可出现头项强痛发热之症,似表证而非表证,气里不和。小便利则愈说明本方不是解表而是利小便。
正方唐容川:此方是太阳之水不下行故去桂枝重用苓术。
陈修园:我用过,好用
陈慎吾:我用过好用
藤平建:我用过,好用
通过以上巨星论述我们有何收获?即在六经之外还有一些理论或者说还有一些人体循环,所有的经典著作都没有说明,而金匮要略讲的都是这些问题,要不然用伤寒论部分都能摆平还写金匮要略部分干嘛?
我们挖掘出方剂中的另一个家族-------苓芍家族,代表方剂真武汤,苓芍术甘汤。
虽然芍药与桂枝相反但是苓桂家族善于逐水,苓芍家族也可以,不是可以是必不可少。那区别在哪里呢?大概是一个走里一个走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