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经典解读栝楼桂枝汤

栝楼桂枝汤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

栝楼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热粥发之。

尤在泾注:沉本痉之脉,迟非内寒,乃津液少而营卫之行不利也。伤寒项背几几,汗出恶风者,脉必浮数,为邪风盛于表;此证身体强几几然,脉返沉迟,为风淫于外而津伤于内。故用桂枝则同,而一加葛根以助其散,一加栝楼以滋其内,则不同也。(《金匮要略心典》)

徐忠可注:此为痉病有汗、不恶寒者主方。太阳病,其证备者,身热、头痛,汗出也。身体强即背反张之互辞,几几然即颈项强直之形状,脉反沉迟,谓阳证得阴脉,此痉脉之异于正伤寒也。其原由筋素失养,而湿复挟风以燥之。故以桂枝汤为风伤卫主治,加栝楼根以清气分之热,而大润其太阳经既耗之液,则经气流通,风邪自解,湿气自行,筋不燥而痉愈矣。(《金匮要略论注》)

胡希恕认为桂枝汤证假若由于津液虚竭而发生痉病,就可以用栝楼桂枝汤。(胡希恕讲述.《金匮要略讲座》.学苑出版社)

陈明认为产后阴血不足,阴津益亏,筋脉失其养而病为痉。因症起突然,进展迅速,阳气随汗骤泄,急予高丽参、附子回阳固脱,再以栝楼桂枝汤加味祛风散邪、益气生津,如是方能保得平安。(蒋健,朱抗美主编.《金匮要略方药临床应用与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运用本方的辨证要点为痉挛拘急症,又具有桂枝汤证者。临床若兼见血虚者加当归;兼项背转侧不利者,加葛根;兼气虚者加党参;兼脾虚者加白术;若恶寒甚者加羌活、细辛;若身痛较重者加秦艽、防风等。

现代运用本方可治疗小儿急慢惊风、席汉综合症、精神疾病、恶性滋养叶肿瘤、慢性鼻炎、咽炎、风湿病、骨质疏松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属外感风寒,津液不足,筋脉失养者。

病案一

患者甲,男,42岁,年4月初诊。主诉:头痛两月余。两月前患者沐浴,不慎感受风寒,随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服抗感冒药后,它症痊愈,唯余头疼,后服用布洛芬、 氟桂利秦、镇脑宁胶囊等治疗,头疼未愈。

诊见:疼痛位于头项两侧,循太阳经走向,呈阵发性掣痛,痛连颈项,皮肤拘紧不适,受寒更甚,舌淡红,胎薄白,脉浮紧。

诊断:风寒头痛(太阳头痛)。治宜祛风散寒,舒筋止痛。方用栝楼桂枝汤加味。

处方:栝楼根10g,桂枝15g,白芍15g,葛根15g,羌活10g,生甘草6g,生姜10g,大枣6个。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后避风。

4月9日复诊,头痛明显减轻,脉象和缓,上方不变继服三剂。三日后患者来复头痛痊愈。(胡明华.栝楼桂枝汤治疗太阳经头痛24例.中医临床研究)

按语

本病为太阳头痛,与痉病虽有不同,但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却具有相同的病机,即营血津液亏虚、筋脉失养。所以,依据异病同治原则,可同用栝楼桂枝汤进行治疗。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祛风散寒,以除外来之邪,栝楼根清热生津、滋养筋脉,以缓筋脉之急,故栝楼桂枝汤治疗太阳头痛可取得较好疗效。

病案二

患者陈某,男,11岁,于年8月10日初诊。诉手足不自觉抽搐,频频摇头,眨眼,大拇指不自觉贴近手心,在深呼吸时发出特殊哮鸣音,间断发作,伴面色萎黄乏力懒言,食少纳呆,大便稀溏,舌红,苔黄白,脉滑。曾用西药镇静剂与补钙剂治疗无效。证属脾虚痰阻经脉,土虚木亢引动肝风,导致手足抽搐。治疗当健脾化痰,息风止痉。方用栝楼桂枝汤加减:天花粉20g,钩藤12g,桂枝9g,赤芍10g,法半夏6g,枳实6g,炒麦芽15g,生姜3片,大枣5枚,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ml,分3次服用。服上方5剂后,大便通畅,手足抽搐症状减轻,饮食增加。7日后复诊,上方去炒麦芽加白术又进5剂,诸症悉除而告痊愈。后用健脾平肝方巩固两月余。

按语

儿童手足抽搐症与肝脾关系较大,肝亢脾虚加上外感饮食情志等因素,极易发病。治疗上应该以平肝健脾,化痰息风为主,故用栝楼桂枝汤加减治疗,方中天花粉生津润燥,滋养筋脉。钩藤平肝息风。桂枝与芍药配伍辛酸相济,调和营卫。生姜、大枣和炒麦芽补脾胃以助脾化痰生津。法半夏与枳实燥湿化痰,助天花粉平风之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使风息痰去,肝平脾运,手足抽搐症状自然消失。但由于儿童体质问题,应当注意饮食,少吃肥腻的食物,谨防感冒,加强防护,才能有效预防此病的再发。(钟礼伦等.栝楼桂枝汤加减治疗儿童手足抽搐症一则.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文章来源:肖碧跃主编.金匮要略与临床医案.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更多经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z/127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