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被誉为“众方之祖”,是学中医的人必须学会的一个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掌握桂枝汤的精义,很多人几乎很少使用桂枝汤。所以说桂枝汤为众方之祖,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口头禅,医者未必知道其真正的奥妙。
大多数温病学派的医家认为,南方无伤寒,所以南方基本用不上桂枝,桂枝汤自然也不可能用得上。现代的医家几乎没有人不受温病学派影响的,所以基本上也都认为桂枝汤只用于中风,只是外感疾病的一个方,忽略了桂枝汤通过加减化裁几乎可以治疗一半以上的疾病。
除了桂枝,桂枝汤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药物叫芍药。桂枝治疗冲逆,可以辛甘发散、扶阳,芍药则可以酸甘生阴,使阴阳之间能够很好协调。实际上,桂枝汤中桂枝所针对的大多数是上焦的问题,所以有冲逆则可以重用桂枝;芍药针对的是下焦的问题,所以上焦有问题很少加芍药,只有在少腹有问题时才会加入芍药。
桂枝汤中加桂枝则是扶阳,加芍药则是柔肝,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对药关系。温病学派及后世很多医家都没有明白这个关键点,所以有的时候用桂枝汤都是用桂枝二两,芍药三两,甚至没有生姜、甘草、大枣。
众所周知,大枣是非常有名的食品,特别是山东一带,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枣树,大枣具有充饥的作用。甘草则是生长于沙漠地区的本草,具有非常强的保持水分的能力,所以用甘草的关键一般都是津液出现了问题。生姜在使用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方都可以用,除阳明的大热之证外。
陈修园说,《伤寒论》法,一言以蔽之,就是存津液。因为外感疾病治疗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发汗,或者通过泻下,以达到治疗的效果。甘草就是一味非常好的存津液的药,所以凡是出现了舌苔比较干枯的症状就可以加大甘草的用量;而出现了水肿,舌苔厚腻,即使需要使用甘草,也要减量。甘草一般用10~15g,如果湿气比较明显则用5g,有明显的水肿或者肾病,就需要着重考虑,到底解毒的需求大,还是祛湿的要求高。
大枣其实也有像甘草一样保持津液的作用,但是大枣作用的部位不一样。甘草主要作用于脾胃,所以有胃肠黏膜症状者,大多会使用甘草;大枣则多从肺来考虑,比如十枣汤用来治疗肺气导致的水肿,就不用甘草,而用大枣。大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矫正味道,对于很多口味不好的药物,只要加入一些大枣,就可以很好地矫正味道,加强药物的可摄入性。
生姜有时与干姜等同使用,但是生姜的作用范围比干姜更广。比如生姜可以解毒,主要是针对各种菌类的毒;生姜主要用来治疗各种水气,所以有除痰饮的功能。《神农本草经》说生姜可以通神明,可见可以用来美容,因为面部表情是神的表现,所以能够通神的药物都具有美容的作用。
桂枝汤调和营卫,重点不是桂枝和白芍,而在于生姜、甘草、大枣,因为这三味药才是关键的补脾胃药,脾胃正则营卫自调。所谓“和”是什么意思?《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所以所谓的“和”,其实就是运行的节奏与规律一致,而对于人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营卫之气的和。
《经络考》说:“营气之随宗气而行者,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则脉行六寸,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营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故五十度复会手太阴也。”所以营卫一天运行的距离就是五十度。营卫和只有一种方式,但是因为不和有好几种方式,营卫和就是营气围绕人体转五十度,卫气围绕人体转五十度,两者都符合才算营卫和。如果其中一个没有转到五十度,或者超过了五十度,就是营卫不和,所以《伤寒论》说有营和卫不和。
营卫不和通常表现为出汗,或者说自汗,或者恶风。自汗与盗汗有区别,但是也有共同点,那就是卫气不足,所以桂枝汤有时可以治疗自汗,有时可以治疗盗汗。用来治疗盗汗,一般还会加入龙骨、牡蛎,治疗自汗有时还会加入黄芪。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经方串讲》,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出身中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可以熟练背诵默写中医经典之作《伤寒论》,并对书中原文及方剂有自己独到见解,用之于临床疗效不凡。本书即是作者对伤寒论中桂枝汤、麻黄汤、小柴胡汤等经典名方的解读及临床应用心得体会。依据《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本书分六章,即太阳方串解、少阳方串解、阳明方串解、太阴方串解、少阴方串解、厥阴方串解。对46个经典方剂做了详细的讲解。适合中医基层临床医生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邓杨春(网名马纯阳),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家传中医,执业医师,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国医药报、中国科学报等报刊发表20余篇文章,在中华中医药杂志等学术期刊发表十余篇论文,曾多次获得中国科协举办的论文比赛奖项,临床多运用经方和五运六气治疗肠胃病、乙肝、妇科疾病等。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第三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中山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曾荣获广东省基层 中医工作者、医院医疗业务管理 工作者、中山市十杰市民、中山市 专家和拔尖人才等称号。
END
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经方串讲》。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中医无毒大剂量抗癌法,这本书讲透了●新书资讯
经方串讲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