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整个大活,这次写点水货,下次整点大活。随意选取的条文,这也可以体现出伤寒论解释的一种灵活性和广泛性。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2)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姜建国在《伤寒论释难》里对于葛根汤的探讨还是颇能给人以启发的,为什么是31条里不是麻黄汤加葛根,而是桂枝汤的基础上加麻黄、葛根?关于14条的解释往往会被认为在桂枝汤证的基础上增加葛根,能升清,升津液,故而能缓解项背强几几的症状,甚至后来方证上引申出拿葛根专门治疗项背不适,为必加之药。姜建国则在此提出了问题,为何“项背强几几”需要芍药、甘草、大枣这类养气血的药物?葛根只是因为对于项背强几几有专门作用的解表药物而加入的嘛?“项背强几几”在这里不完全是一种表实证的状态,而是虚不能荣,不能养。例如14条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增入葛根这味药,升清以使气血上行。从这里出发,“太阳阳明合病,必自下利”的32条道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卫强营弱”,外强而里弱,正气都向外抗邪表郁重而里不足,故而出现下利。此为太阳阳明合病而以太阳不解为主。故而仍取桂枝汤之方意,增强其解表力量为葛根汤(桂枝汤+葛根、麻黄),葛根又有鼓舞中气上行的作用以止下利。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4)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92)44条的重点是辨外证不解。对于这些条文来说,比较常见的说法都是仲景一般情况下都是先治疗表证,在表里同病的情况下也是先以表证为主进行治疗。但若把桂枝汤看作一个补益气血解表的方子这种看法其实就不太成立。我们可以把44条想要表达的意思收缩的更局限一点,比如“外证未解,不可下也”,可以提示外证还在,不要去伤正气(下法)。但如果出现了腹胀满不通,其实还有桂枝倍芍药、桂枝加大黄汤,还有厚朴七物汤这些方法进行治疗的。对于91、92两条也不是急当救里,急当救表这种表面上的“急”。内核还是对于正邪关系的以一种考量,比如在脉沉、下利、身痛这样的情况下是以正气为先的,正气都没有如何有力量抗邪呢?所以像92条这样并没有出现下利才去急温里,而是初起不瘥,出现身疼痛了就开始考虑四逆汤了。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得之 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 日无证,故微发汗也。()把92条与少阴病的、条结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划分出一个少阴虚的不同层次。首先麻附细肯定比麻附甘的发汗力量要更强一些,从条文症状而言麻附细还有发热,而麻附甘则诸症不显才微发汗(这里也怕发汗太过)。92条也是一个初起发热脉沉的病人,好不了,甚至开始出现身体疼痛了,可能考虑后续是否会出现下利等等病症,以四逆汤先温其里。这里就把少阴虚,通过不同的症状表现,确定出阳气的强弱的层次,以相应的治法治疗。医门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