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每天一期,弘扬中医
COURSEARRANGEMENT《太阳病上篇》的条文为30条。从第1条到11条的内容是一书的纲领,而有指导全书统领辨证的意义。
例如第7条的内容辨病发阴阳;第11条的内容辨病有真假寒热,被认为是六经阴阳寒热的辨证纲要,贯串于全书之中,占有指导的地位。
第1条的内容,是太阳病的总纲,反映了表证的共同证候,以下凡言太阳病的皆以此条为准。第2、3条的内容,是在太阳病总纲之下,又分出中风与伤寒两类表证,两条并列不分,意在对比发明,用以加强辨证论治的分析。
第6条内容论温病,看来似乎同中风、伤寒有鼎足而三的意思,但它与第3条不并列,显而易见,作者是作为风寒的类证写出的。
第4、5两条,应联系一起体会,则知作者让人从脉证方面的变化,辨传经与不传经的方法。
第8条内容,论太阳病七日自愈,为邪行经尽;若此时邪气不衰,则有传经之变。作者示人针刺足阳明经,使其不传以杜其邪。说明在太阳病中有“传经”与“行经”的不同,同时也提出预防传经的方法,并对第4条的“传”也作了回答。
第9、10两条的内容,论太阳病的欲解时和太阳中风期待自愈的日数。它说明了正复邪退要有一个条件应以时日对正气得旺而方欲解,它说明了时间和空间对疾病的影响,故具有临床意义。
以上计11条,皆有论而无方,其重点在于辨阴阳寒热,辨表病异同,辨病邪传变,辨病欲解时,它是全书纲领,也可作为《太阳篇》的总论。
第12条论太阳病的中风证,是在第2条的基础上补充了中风的病理和治疗方法。
应当指出,张仲景先抛出桂枝汤并非偶然之举,而是用以说明治病的原则在于调和阴阳。桂枝汤滋阴和阳故为群方之魁,它与第7条的辨病发阴阳同等重要。
第13条的内容,看来与12条好像重复,实际上本条不提中风而提太阳病,所以扩大了桂枝汤的治疗范围,它比12条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第14、18、20、21、22、28等条,是论桂枝汤的加减证,它们的前后排列之法,很能启人深思。
作者先从第14条的项背强几几,经输不利的桂枝加葛根汤开始;后以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收尾。其用意是把太阳经输不利的表证列在前,太阳病腑证属里故列在后,从中把发汗和利小便的两种治法加以划分,以体现太阳病经腑不同治法的意义。
在桂枝汤加减证后,还穿插了桂枝汤的禁忌证,从正反两方面立论,而有利于桂枝汤的正确使用。
第15条内容论误下之后,太阳之气上冲和不上冲,不上冲的则禁用桂枝汤。对“气上冲”的解释不一,若与条的“阳气内陷”互相对看,则知“其气上冲”,也就是未致阳气下陷的互义。
第16条的内容论“坏病”不能用桂枝汤,太阳病无汗表实脉紧的也不能用桂枝汤的道理。
第23、25、27三条论桂麻合方的证治,它以太阳小邪不解,或寒热如疟,或热多寒少,或不得小汗出身必痒。此时的治疗如单用桂枝汤则嫌其缓,单用麻*汤则又虑其峻,故以两方合用,而又以桂枝冠首,则含有护正去邪之宗旨。
但是,第27条的“此无阳也”,注家意见颇不一致。我认为若以太阳表寒欲罢作解,则庶几近之。可参考条的“无阳则阴独”句,据成无己注:“表证罢无阳”,则其义自见。
桂麻合方另一意义,作者有从《太阳病上篇》的桂枝汤证,到《太阳病中篇》的麻*汤证作为引线之笔而有循序渐进的意思在内。
第29条,从表面上看是论桂枝汤的禁忌证,但它包含了对第16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补笔,具体地为随证施治作出了示范,至于第30条则是作为29条的注文而已。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下期我们来谈一谈刘渡舟老先生谈《太阳病中篇》97条。喜欢此文的道友还请点赞加在看支持一下!
点击「赞」+「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