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糖尿病是人体的水土流失,是人体的木、土、水同病,根源则在于“厥阴风木——肝系统”,故而医圣张仲景才有“厥阴之为病消渴”的论断,因此,糖尿病从中医的角度看来,就是肝、脾、肾三阴同病,进而波及全身,其根源在于肝系统。
糖尿病既然是三阴同病,那么,从三阴“欲解”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太阴欲解时是:亥子丑;
少阴欲解时是:子丑寅;
厥阴欲解时是:丑寅卯。
由此可知:三阴欲解的共同之点,即是“丑”;“辰、戌、丑、未”对应着“脾土”,古语说“丑辟临”;“临”就是“临界点”。综合这些认识,我们可以知道在治疗糖尿病时,紧紧抓住脾土、紧紧抓住“丑”,是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时、乃至希望治愈糖尿病时的一个重要抓手!
清代有一位医生,在治疗消渴病时:首先用“乌梅丸”截厥阴;其次,用“小建中汤”托病至太阳; ,用“五苓散”一冲了之。
在这个治疗过程之中,其用“小建中汤”即意在“补脾”,由此,也可见“补脾”,即意在通过“实脾则肝自愈”的过程,解决消渴病的问题。很多人在治疗糖尿病时,重视补脾,喜欢用“甘寒”或“甘温”或“甘淡”的食物、药物、方剂,恐怕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前面,我们提到的糖尿病患者在从中医的角度治疗其疾病时,出现的“排病反应”,也是因为“补益脾土”而出现或者希望达到的目的。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可见“饴糖”一类的物质,是治疗消渴类疾病的必须。而反观在治疗糖尿病时,禁忌糖类物质的百年实践,却并没有给糖尿病人以实际的益处来看,限制主食和禁忌甜食,在从中医的角度治疗糖尿病时,是颇为值得商榷的事情。单纯地追求“血糖地降低与所谓的正常”,也是颇为值得商榷的!
当然,甘性的食物或药物、方剂等,也是有“甘寒、甘温、甘淡”等等的区别的,他们分别适合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这是一定的。
再有,所谓的“六经欲解时”,这不是说六经病“肯定”在此能够解决,这只是有可能解决的一个点。如果,我们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又能很好地利用其有“欲解”的有利条件,即极有可能解决问题。
无论如何,紧紧抓住“脾土”这个环节,是解决糖尿病及其所带来隐患的一个重要的抓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