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法方药应用宜忌详解

桂枝汤的变化最多,于是就有了各种学派的特点。比如*元御就是利用了桂枝汤的功能,化裁成为各种疾病治疗的重点方剂。

桂枝汤的加减化裁,被后世称为桂枝法。桂枝法主要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减,但是如果桂枝汤中加入了大量的附子,就不能叫桂枝法了。

*元御用桂枝汤加减,主要是加一些活血化瘀和开阔中焦的药物,就成了治疗水寒土湿木郁的主方,屡用屡效。比如加入泽泻,主要针对的就是中焦及下焦有湿气;加入白术或者白芷,针对的就是中上二焦有湿气。桂枝汤最怕的就是中焦有湿热,或者有寒湿,故而桂枝汤的变化之中,中焦药物是最重要的。

*元御的桂枝法,桂枝和白芍都保留了;而火神派的桂枝法则去掉了白芍,保留了桂枝,但是加入了其他药物,比如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苍术、山楂、白芷等药物。

桂枝法和桂枝汤的要义在于将人体浮越于上焦的气降下去,这样才能固肾之根本,气应升而不能升,才会导致应降而不能降,气不能降则肾气衰微。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肾气丸,其中有肉桂,大多数人都认为肉桂是扶阳的,却不知道它还有一个作用是能降气,能够将浮越之阳引而下之。

网上流传的桂枝法基础方是桂枝、贡术、山楂、生姜、甘草,主要治疗的是外感有汗的患者,具有桂枝汤一样的作用效果。事实上,桂枝法的好处在于加入了苍术这个燥湿的药物,而减少了大枣这种滋腻之品。山楂有点类似白芍的作用,也是酸收的,还有活血化瘀、补血的功效,甚至还有柔肝的作用,只不过山楂比白芍多一个好处——可以开胃。

在以上药物的基础上,加上一味陈皮,那么疗效就会更好,桂枝、苍术、山楂、生姜、甘草、陈皮,也是桂枝法,但是这种桂枝法主要用于外感无汗之患者,据说也具备麻*汤的作用。这里直接加入一味陈皮,其实陈皮是非常好的理气之品,只要稍微有气滞的现象就可以加。气滞现象其实是很常见的,一般只要出现解大便难,就可以理解为稍微有点气滞。

桂枝法一般会出现瞑眩反应,即出现头晕、想睡觉、浑身乏力的感觉,辨对了证,用对了药,一般在1-3天会出现各种头晕症状,但是也不必大惊小怪,因为时间一过,各种症状都会消失。

桂枝法一般用来治疗阳气虚衰之人,比如手脚冰凉、经常肠胃不适,或者不能食用生冷的患者。对于脉象比较洪大,或者手脚心热的患者,一般不必使用桂枝法。

如果出现了右关脉浮滑,一般就是中焦有热,即使不能直接使用桂枝法,也要变着法子使用。比如*连汤,加点*连,先燥湿,再用桂枝降气。比如桂枝人参汤法,先用人参汤将人体的脾胃开启,再加入桂枝降气,这样就能理顺人体的气机。

虽然桂枝法的作用是降气,是收敛,但对于有痔疮之人,用桂枝法效果却不会太好,因为桂枝多少还是有点发散之性的,但加入芍药就没有这个弊端了。

本文摘自《经方串讲》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经方串讲》,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出身中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可以熟练背诵默写中医经典之作《伤寒论》,并对书中原文及方剂有自己独到见解,用之于临床疗效不凡。本书即是作者对伤寒论中桂枝汤、麻*汤、小柴胡汤等经典名方的解读及临床应用心得体会。依据《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本书分六章,即太阳方串解、少阳方串解、阳明方串解、太阴方串解、少阴方串解、厥阴方串解。对46个经典方剂做了详细的讲解。适合中医基层临床医生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邓杨春(网名马纯阳),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家传中医,执业医师,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国医药报、中国科学报等报刊发表20余篇文章,在中华中医药杂志等学术期刊发表十余篇论文,曾多次获得中国科协举办的论文比赛奖项,临床多运用经方和五运六气治疗肠胃病、乙肝、妇科疾病等。广东省第三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中山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曾荣获广东省基层 中医工作者、医院医疗业务管理 工作者、中山市十杰市民、中山市 专家和拔尖人才等称号。

END

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经方串讲》。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卵巢囊肿68mm×52mm,服用中药20天后竟然消失了!●经方的魅力:没用一味活血药却治好了血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z/34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