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附子甘草汤和麻*附子细辛汤的区别是什

两个方子除了在同一章内,条文紧挨,药味类似之外,理法上并无任何联系,下面开始具体分析:

先说麻*附子甘草汤,原书讲的很明白,这个方子是“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其汗也”,就是说这个“病人”,得病两三天了但是说不出来有什么具体症状,这时候逼得没了办法,只好先给服这个药。

这个方法在张仲景的体系中其实比较常见,叫“投石问路”,我先给你吃了这个方子看看,后续发展成什么样子,再“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麻*就是为了发汗的,甘草牵制麻*的力度,为了达成那个“微”字。东汉末年对药物认识不深,换用后世的微发汗药物也没什么不行。

张仲景就等于是在明说,“这只是投石问路,可不能过汗伤正!“至于附子的添加,一开始就说明了这个病人是在少阴的,即使没什么症状,“脉微细,但欲寐”;这个附子就是针对这个加的。

它不是为了治一个什么病,就是很单纯地“投石问路”,重要的话必须得说三遍!

麻*附子细辛汤,胡希恕先生说是表阴证。我对此是理解是此证在太阳之内,或者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由于两经相为表里而能见在里者出现这样的症状。

这个方子是直接从麻*汤过来的,留麻*不变,嫌桂枝不够稳不够热,换成附子。细辛和杏仁,可以对比一下《本经》和陶弘景作《集注》的说法,自然而然理解成一个加强版的关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z/350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