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之面部中风

1、针灸:“面部合谷收”,下针对侧合谷、地仓透颊车,先针健侧后患侧。回正后一定要针承浆人中固定。地仓透颊车可以治疗口张不开、口噤不语、失音、面部部风、口歪眼斜。(按:1、孙培荣、周左宇、倪海厦透穴组合,先健侧后患侧,前2次两边针,第3次针患侧即拉长得边并灸患侧2、杂文汇集左半部面部中风治疗:合谷、地仓透颊车、太阳穴、阳白透鱼腰)

2、鳝鱼血涂。当场杀的鳝鱼血。血一干,拉扯的力量很强,硬拉回来。

3、方药: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3两云皮、芍药3两、生姜3两切、炙甘草2两、大枣12枚劈、葛根4两。

右六味、以水7升,纳诸药,煮取3升,去滓,温服1升,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将息及禁忌法。

(1)葛根性升提,能化脓痈脓。

(2)葛根剂量一定要高于桂枝芍药的剂量。

(3)煮时快煮,快煮发散力强,吃到的是药的气而不是药的质。

(4)换算后的桂枝汤加葛根方仅供参考;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5克生姜2片大枣4枚葛根35克

附:桂枝汤将息及禁忌法: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服后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4、摘自网络:续命汤。《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方药:[古今录验续命汤]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约16克)。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原文: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味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兼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1)此方际上就是麻黄汤、桂枝汤、四物汤的加减。

(2)以“通”为核心,表则解之。逊思邈在《千金要方.诸风》中说“依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效如神”。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风第二》中说:“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逊思邈说的是大小续命汤能通治中风,有很好的效果。陈修园说的是治中风要以“通”为主,其中的闭证,首先续命汤

(3)病位在表,关键在通。毛进军所著《经方心得》中风病的病位在表,病机就是8个字:营卫郁闭,络虚邪滞。病机的关键就是“不通”,因此,不论是外邪犯表,还是内伤出表,治疗上都要以表证为重点,就要用《古今录验》续命汤来治风为主,开泄表闭,透达营卫,祛风能络。

(4)以解表为重点治疗中风病,与六经辨证并不矛盾。表则解之,中半表里则和之,里则或温之或下之或清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重点在表证,自然要用解表之法。

(5)《古今录验》续命汤的主证是太阳伤寒,合证是太阴,兼内热。血虚,经络不通。续命汤(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川芎,杏仁),以麻黄汤为主,发汗解表为主;合麻杏石甘汤、干姜甘草汤、四物汤加减。总体是发汗解表、清里热、护胃气、活血通络。麻黄汤合麻否石甘汤解表清热,干姜甘草汤加人参护胃气,四物汤加减补血通经。以六经辨证析之,则是以太阳伤寒为主证,以有内热而胃气偏虚,血虚,经络不通为合证。从这个方子看出古人对客观用药的严谨态度,一切以机体反应存在的客观实际出发来选方用药,有是证,用是方,有是病,用是药,做到对证用药,对病用药。本方中,以太阳伤寒为主证,就用麻黄汤;有内热,就合麻杏石甘汤;胃气偏弱,就用干姜甘草汤加人参;血虚则以当归补之,经络有碍则以川芎通之。

(6)《备急千金要方.卷八治诸风》小续命汤方一,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太阴合病。小续命汤方一(麻黄,防已,人参,黄芩,桂心,白芍,甘草,川芎,杏仁,防风,附子,生姜),以麻黄汤合桂枝汤解表,以四逆人参汤温里,川芎通经络,防风去风,防已去湿,黄芩去热。原文说“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有四逆人参汤作基础,当然不会虚。至于所说的“治猝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都是中风所出现的一些通症,不必太追究。主要懂得其为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太阴合病。

(7)《备急千金要方.卷八治诸风》小续命汤方二。方药:麻黄,桂枝,甘草各二两,生姜五两,人参,川芎,白术,附子,防已,芍药,黄芩各一两,防风一两半。用法:上十二味嗲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主治:治中风冒昧,不知痛处,拘急不得转侧,四肢缓急,遗失便,利此,此与大续命汤同,偏宜产后失血,并老人小儿。心得:此以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解其表开其关,又以四逆人参汤、桂附理中汤扶其阳救其里。由此看出,少阴太阴合病是也。当有少阴病之“脉细微,但欲寐”之特点,又有桂枝加附子汤之有汗之特点。更有阴证虚寒证的特点。

(8)胡希恕与李可有不同观点。胡老认为,这个药方难以治疗我们平时所说的中风病,在临床上治中风病要慎用这个方子。胡老说,古人将脑血管意外认为风邪中人,有待思考。胡老更说,这是古人的错误认识,临床脑血管意外或脑血栓形成,若真以被祛风药治之,万无一愈。但实战大家李可却认为这个方子治中风很好,李可用此方治愈过中风病,就说明这个方子能治中风病。胡希恕与李可的治法,是在“通”的前提下的不同阶段治法。清代名医魏之琇在《续名医类案.卷二.中风》中说:“华岫云曰:凡肢体拘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此本体先虚,风阳夹痰火雍塞,以致营卫脉络失各和。治法,急则先开关,继则益气充血,盈脉络通利,则病可痊愈。(徐灵胎曰:此数语是总诀)”,读了这段话,有恍然大悟之感觉。在治法在,首先要解表,要先“开关”,先解紧急的病症,然后再“益气充血,盈脉络通利”。胡老之治法,在于第二阶段:补气血,盈脉络通利。李可之治法,续命汤之治法,则在第一阶段,先解表,先“开关”。所谓“治法,急则先开关,继则益气充血,盈脉络通利,则病可痊愈。”第一步,先“开关”,先解其表;第二步益气充血去瘀,再解其内。

5、以通为主。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芍药知母汤、葛根汤等,都有过案例证明能治中风偏枯。其实质就是以“通”为主,其中又以解表为主。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的名方,也是以“通”为主,但却不是以“解表”为主,而是以“去瘀为主,在治法上应属第二阶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z/36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