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都有上火的情况,很多人以为肝脏的问题都是有肝火,经常听到肝郁化火,肝火旺盛或肝阳上亢等,所以一说到要养肝,要么就是泡菊花枸杞茶,要么就是蒲公英茶,感觉养肝就是要清火。
但实际上肝脏除了有肝火之外,还有肝寒一说,其实肝寒也不少见,只是平时我们很少提到这个词而已,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肝寒?他有什么症状及表现?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01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肝寒?
肝寒主要是中医的病,证明体现的是因为身体体内湿气、寒气比较重,而导致气血不畅引起的,表现为有出现畏寒畏冷,手脚冰凉等症状,而且还出现人体比较困乏,在生活中要多吃一些活血化瘀和补血补气的食物,不要吃寒凉性的食物,要注意保暖,适当的进行体育运动。
肝寒一般是寒滞肝脉证,主要与寒邪侵犯,凝滞肝经、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的病症,常因多由感受寒邪所致,一般是由于天气寒冷,长期进食过凉的食物,不注意饮食卫生,过度劳累等因素所诱发。
一旦寒邪凝滞于肝脉,可引起经脉挛,使得寒滞肝脉症患者出现少腹冷痛或巅顶疼痛,可遇寒痛增,部分患者还会伴随恶寒肢冷、呕吐、流清涎、舌苔白、脉弦紧等症状,多见于阳气不足、阴寒内盛的患者。
当患者出现寒滞肝脉证情况的时候,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日常患者应该注意饮食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但是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冰镇啤酒等。
02肝寒有什么症状及表现?
由于导致肝寒的原因不同,所以症状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如果为寒邪入侵,凝滞肝经而导致的肝寒,则可出现四肢冰凉,上腹部痉挛疼痛,两侧肋骨痛及头痛等症状,部分可出现生殖、泌尿系统异常,少数患者会因为肝阳不足出现肝寒的症状,表现为情绪异常,神经衰弱,脉搏细弱等。
1、寒邪侵袭,凝滞肝经:肝寒可能会从足部经过小腿大腿内侧,然后到达生殖系统及小腹又分支到头顶,所以干寒的患者多表现为四肢冰凉,上腹部拘挛疼痛,两侧肋骨痛及头痛等症状。
此类患者可以在医生辨证论治后通过吴茱萸、生姜等中药温暖肝脏、驱逐肝寒,另外,受凉时肝的疏泄功能受到阻碍,气血不畅,男性患者可能会出现睾丸坠胀或者阴囊收缩隐痛,甚至可能会出现疝气等症状,而女性患者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对此可以由医生使用针灸进行治疗,针刺足三里穴、关元穴等穴位,能够疏通肝经的经气,调理肝脏的气血。
2、肝阳不足、肝气凝涩:肝阳不足可导致肝气凝涩,患者可出现情绪异常,如低落、郁闷等,有时会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可能伴有脉搏细弱、无力等症状,此类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血虚,肝经通畅后,气血便会逐渐旺盛,能够缓解此类症状。
03养肝就一定是清肝火吗?其实肝也有寒证!该怎样分辨!
肝火大和肝寒的区别是引起的原因和症状都不同。
肝火大主要是因为肝经火热炽盛,一般症状有面部色红、口干口苦、失眠、头晕、性情急躁、耳鸣、突发性的耳聋、尿少而黄、大便干燥、舌色红、舌苔黄等。肝寒一般是有外感寒邪,从而影响肝的疏泄,一般表现有忧郁胆怯、倦怠乏力、四肢不温、脉沉细而迟等。
肝热和肝寒可以通过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等区分。
1、病因:肝热是由于肝火过旺导致的,而肝寒则是由阳气不足,机能衰退而导致。
2、症状:肝热患者会出现头痛、心情烦躁易怒、口舌干燥、小便发黄等症症状。而肝寒的患者常有四肢冰凉、上腹部痉挛痛、情绪低落、神经衰弱等症状。
3、治疗方法:肝热患者可以使用柴胡、夏枯草、车前草、牡丹皮等中药进行治疗,还可以选择菊花茼蒿饮、西瓜、苦瓜等食物降肝火,肝寒患者可以选择吴茱萸、生姜等中药驱逐肝寒,还可以选择针刺足三里穴、关元穴等穴位疏通肝经的经气,调理肝脏的气血。
04应该怎么调理肝寒?
其实肝寒的调理相对来说也是好调理的,因为是寒,所以得用温药,比如吴茱萸、干姜、当归、小茴香、丁香、桂枝、肉桂、花椒等,另外,寒邪容易导致气机阻滞,所以会容易这痛那痛的症状,因此理气行气的药不能少,比如木香、香附、乌药、沉香、川楝子、荔枝核等。
也可以用一些中成药省事,比如暖肝煎、十香丸、四逆汤、茴香橘核丸、艾附暖宫丸、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