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秋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澎湃在线

<

原创诗书画东方卫视诗书画

“晚秋”在文学作品里,常常伴随着萧瑟,往往让人难以驻足观赏。实际上,品味晚秋之景的壮丽辽阔,也能给人带来畅快的心情。

金陵是今天的南京,位于长江之畔,她不像印象里江南水乡那样婉约妩媚。如果把它比作一个人,那她更像是一位明朗大方的女子,有不让须眉的气势。

因此,文人描绘“金陵之秋”的诗词,也是大气清爽,底蕴厚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王安石的作品。

《桂枝香·金陵怀古》节选

(北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

在这阕《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以辽阔的意境,展现了一幅金陵晚秋时节的江上美景。

词的开头,作者就描绘了自己居高临下,远眺江景。他说,登上高楼远眺,视野开阔,只见正值晚秋时节的金陵,天气开始变得萧瑟凉爽。

千里长江如同一条白练,青翠山峰陡峭挺拔,就像箭簇一样高高耸立。“千里澄江似练”这句词,化用了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接下来作者向江面望去,帆船在夕阳下往来穿梭,在西风的吹动下,斜插的酒旗飘扬在街边。

装饰华丽的船,就像在淡淡的云中漂流,而一群白鹭腾空而起,好像在银河里飞舞,这壮美的景色,就算丹青妙笔也难描绘出它的意蕴。

王安石的词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那句“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不禁令人联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美景。

北宋时代,词坛中有柳永、晏殊等一代名家,但是他们的作品在王安石看来,柔弱无力。

于是,王安石作词“一洗五代旧习”,将词文的立意格局拔高,意境高远壮丽,为此后苏轼等士大夫之词的出场奠定了基础。

金陵的晚秋,洗去繁华,留住沉淀已久的底蕴,正如王安石的人生。在历经锋芒和浮沉往事之后,只留下明朗如金陵秋日的心境,在世间百态里笑谈古今。

金陵曾是六朝古都,是名副其实的大都会。虽然王安石说,这样的美景“画图难足”,但是在王安石所处的宋代结束几百年之后,相传明朝的仇英用一支妙笔,描画了这繁华荟萃的古南都之美。

▲《南都繁会图》明仇英(传)

绢本设色cm×44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南都繁会图》被誉为南京的《清明上河图》,用一幅长达3.5米的画卷,展示了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人物超过个。

从人物之间的衣着、动作,结合他们所处的店铺、街区,可以推演出不同有趣的故事情节,活灵活现,让人不知不觉沉浸其中。

根据从右向左的布局来欣赏《南都繁会图》,可以发现这幅画实际上分为三个部分,最右是“金陵郊野”,中间是“繁华街市”,最左笼罩在一片雾霭当中的,是明王朝在南京的皇宫。

画家之所以用烟雾迷蒙的方式来处理宫阙的形象,大概是想表达这里像仙境一样高贵。

整幅画面里,最吸引人的部分就是“繁华街市”。这里街巷纵横,人头攒动。

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两旁,鳞次栉比排布着各类商铺,不仅有酒楼、当铺、钱庄、猪牛羊行等,甚至还有像“西北两口皮货发客”、“东西两洋货物俱全”等招牌字样。

其中“西北两口”是指张家口和古北口,“东西两洋”是指日本、菲律宾、南洋群岛,以及印度洋沿岸各地和欧洲国家。

这说明,在明代我国的商业贸易发展迅猛,不仅全国各地通商密切,对外贸易也是往来发达。

画家所描绘的金陵正值佳节,所以街道上除了商业店铺以外,还有热闹的踩高跷、舞狮舞龙和戏曲表演。

画面中部下方的戏台上,正唱念做打着一台好戏,看台上坐满了妇女儿童,而男性观众们都在高台或台下观赏。

这种分席而坐的做法,迎合了礼教兴起后的“男女有别”观念,即便是合法夫妇,也不能坐在一起欣赏戏剧。

戏台下,一家饭店的伙计,正把刚刚烹制好的食物高高举起,向看客们售卖。

两个儿童的注意力马上就被转移了,对他们来说,美食显然比戏曲更有意思。

在整个画面上方,一条河流穿过画面,应该就是秦淮河。河面上龙舟、客船往来穿梭,远处是巍峨青山,连绵不绝。

也许,当年的王安石就是站在这街道的高楼上,远眺这样的青山江水,市井百态,流露出了“画图难足”的感慨。今天,我们透过画卷,似乎也能体会到他当年的心境。

原标题:《金陵晚秋: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z/459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