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咳气短遭遇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

北京中科医院假 http://m.39.net/pf/a_5154127.html

经方思维: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临床先辨六经八纲,继辨方证。辨方证是六经八纲的延续,辨方证是辨证论治的 。

八纲就是:表、里、阴、阳、寒、热、虚、实。

依据“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热”与“无热”乃辨六经发病的阴与阳,非单为表证(加上恶寒,则单为表证立纲,所谓“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或发热性疾病立纲,乃是为六经八纲所统的百病立纲。

以寒热辨阴阳,所谓:“寒热有常,虚实无常”。

又需要注意,“发热与无热”不单指的是发热与不发热,凡是表现为明显的阳性症状,都是“发热”范畴,表现为明显的阴性症状,都是“无热”范畴。比如汗出,如果粘、臭,就算不发热,也属于“发热”的阳性病范畴,如果汗出多、但摸着是凉的,那就是“无热”的阴性病范畴。

六经就是:表阳证太阳病

表阴证少阴病

里阳证阳明病

里阴证太阴病

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

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

临床依据症状反应,先辨六经(病位+病性)八纲(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更高的是病机层面对六经的辨别),再辨方证(将仲景方归六经,很难,冯世纶冯老在推广,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体悟。包括方证的鉴别)。

胡希恕胡老说:“经方辨证施治的实质是于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

结合仲景医学,临床始终理会,起于“六经八纲方证”而终于“六经八纲方证”,足矣。

试着学用以上思维,开启经方学用新历程

说要与思考:

中医界有“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的说法,同是什么相同?异是什么相异?在学习、应用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即六经八纲方证体系以后,自己感觉已经渐渐明了,所谓同治(同一治疗)者,同在八纲六经方证,所谓异治(不同治疗方案)者,异在八纲六经方证。症状的同否,已然不是核心,核心是对症状学的整体六经八纲方证归类。

比如说少阳阳明合病兼有瘀血,可以用同一方子治疗,但症状可以不同,前两期我们用来治疗哮喘、治疗头晕,今天一位患者复诊,初次来的症状是行走后憋气、胸闷,夜间干咳不能平卧,用以上思路及经方治疗后症状很快消失。

实践证明了胡希恕经方医学体体系的正确性,经方及腹诊的可重复性,符合循证医学的规范。

今分享简要医案如下:

王某,男,64岁

初诊日期:年12月5日。

胸闷、气短,行走后症状加重,夜间干咳、胸闷症状加重,不得平卧,口干、口渴。

腹诊、舌脉缺如(因为是在病房就诊,未能仔细记录,结合自己的组方及用方思路,腹诊应该和第二次差不多)

辨六经为:少阳阳明合病兼有瘀血

辨方证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

处方:

柴胡15克,黄芩10克,枳实10克

清半夏10克,赤芍12克,大枣12克

大黄6克,桂枝12克,茯苓15克

桃仁12克,牡丹皮10克,生石膏60克

颗粒剂7剂

年12月12日复诊:

胸闷、干咳明显减轻,干咳时有痰,痰不易咳出,自觉咳出痰后症状减轻,夜间症状加重,进食正常,大便正常,无腹满。

舌淡苔白舌底苍瘀,脉弦有力。

腹诊:腹部平,腹力3/5,心下至胸胁满,肚脐下左1-2点压痛。

腹诊图:

辨六经为:少阳阳明合病兼有瘀血

辨方证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陈皮

处方:

柴胡15克,黄芩10克,枳实10克

赤芍12克,大黄6克,大枣12克

清半夏10克,桂枝12克,茯苓15克

桃仁12克,牡丹皮10克,陈皮45克。

7剂颗粒剂

年12月19日复诊:

喘憋消失,偶有干咳,口中和,大便正常。

脉弦有力,舌淡苔水滑舌底苍瘀

腹诊:腹力3/5,腹部平,上腹部按之满,肚脐下左1-2点压痛。

腹诊图:

辨六经:少阳阳明合病兼有瘀血

辨方证: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处方:

柴胡15克,黄芩10克,大黄6克

枳实10克,赤芍15克,大枣15克

清半夏10克,桂枝12克,茯苓15克

桃仁12克,牡丹皮10克。

7剂巩固治疗。

简要讨论:

1、关于食毒、水毒、瘀毒:

胡希恕胡老在辨证施治概论一文中说:“食、水、瘀血三者,均属人体的自身中毒,为发病的根本原因,亦中医学的伟大发明”,“人体本有抗御疾病的良能,此在前已有说明,而人之所以发病,概由于患病的机体隐伏有食、水、瘀血三者中的一种、二种或三种的自中毒,减弱其抗病机能的结果,即今之所谓传染病,若机体无上述的自中毒,恐亦不能成立。任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此为辩证法的普遍真理。疾病的发作亦不例外,主要不是由于病菌、病毒的作用,而是由于机体自中毒的内因。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病菌、病毒虽有作用疾病,但于抗菌、抗毒旺盛的健康人体,则病菌、病毒无从生存。若其人潜伏有食、水、瘀血等自中毒的存在,则不但减弱其机体抗菌、抗毒的能力,且由于中毒的机体反适于病菌病毒的生息繁殖,以是则传染病乃得发生。总之,凡病的发作,概由于患者的机体隐伏有食、水、瘀血的自中毒,其他所谓为病因者,要不外是诱因或近因而已。古人于经久的临证实践中,不但深知食、水、瘀血的毒害,并且有精细的辨之之道,和治之之方,这不是极可珍视的伟大发明吗”。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2、腹诊的指导价值

前后3诊,腹诊无明显变化,症状明显改变,却一直指导我对经方的应用。

有以下疑问:腹诊无变化,已经无临床症状是否继续服药?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那么无症状就不应该服药。

但腹诊的压痛提示瘀血,是致病的内在原因,是致病之根,根不除则以后还会发病,应该继续服药?汉方医依据腹诊处方,甚至无腹诊不处方,那么就应该继续服药,这些都得临床讨论。还有腹诊的瘀血,对应的可不是一个独立的症状,还有可能有其他症状、病症,继续服药是否会改变其他的症状,也是值得临床观察、学习的。

3、经验用药:

生石膏治疗口干、喘憋,有解凝(个人以为有类似于西医的雾化)作用,初诊无痰干咳,复诊时,虽然干咳,但有时能咳出痰(解凝之功),且咳痰后症状缓解,可以体会。

《神农本草经》说石膏:

大剂量陈皮:下气、利痰、止咳,胡老经验。

让我们共同努力,实事求是,始终理会《伤寒论》,深研仲景医学,做一代经方传人。

马培锋

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三层次人才,中国农工民主党员,中国卒中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温热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王清任学术思想研究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届浊毒症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副组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届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沧州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胡希恕经方医学沧州传承基地负责人。

沧州市中医药学会张仲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冯世纶经方传承班21期学员,王宁元伤寒派腹诊学员,黄煌国际经方学院第四、第五期学员。建立“经方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z/56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