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提示:本文旨在探讨如果阅读传统中医经典,不是主讲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文中偶尔出现医疗处方,请勿轻易使用,若要使用医疗处方请依法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
伤寒论原文: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斤(洗)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吴越讲解: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栝蒌是补心(君)汤君药,能补心气,收持心火,能除心胸中烦。栝楼根,现在叫天花粉,能止渴,伤寒杂病论中多处做这种用法。对栝蒌和栝蒌根,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是非常容易的。半夏是辛温化痰消水的,所以胸中烦、渴者,去半夏。人参是伊尹补脾汤君药,补脾滋阴而能解渴,所以阳明病白虎汤证有大渴者加人参。“胸中烦而不呕”,也要去人参,人参补脾,脾居中,主中气,心火强则人参助心火而增烦,肺阴强则人参助白虎而生津止渴,大体如此。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这是因为有表证“微热”(桂枝证),所以加桂枝;不渴,所以津液充足,不需要用到人参。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这是青龙汤证中的“心下有水气”,所以要加五味子、干姜,合原方中的半夏,有青龙汤意。用干姜了,所以去生姜。人参补脾生津止渴,大枣是伊尹化味药,化辛为湿,也助水气,都去掉不用。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胁下痞硬,是伊尹肝实证的症状,而大枣是伊尹补肝汤的化味药,所以要去掉,而要加用牡蛎,敛肝之散而潜阳,软坚散结而去痞硬。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此处腹中痛,是伊尹肝实证的腹中痛,即肝郁胆火郁于少阳经。芍药是伊尹泻肝汤臣药,能泻肝柔肝。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止腹痛,是治这种腹痛的代表方。黄芩是伊尹泻心汤臣药,此处的火郁不是心火(心火主要在胸),所以去掉。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心下悸,小便不利,用茯苓——伊尹泻肾汤君药,能止肾水上逆凌心之心悸。黄芩是伊尹泻心汤臣药,此处的心火是不足的,所以要去掉。
大家玩味伤寒论这一条,可以体会到伊尹五脏补泻汤用25味药精是如何的高明。
笔者运用伊尹经方用药原理,已破解开伤寒杂病论的绝大多数处方的组方规律。。
精妙无比!能深入理解伊尹经方用药,理解起仲景经方,简单而有规律,如数学逻辑一般严谨。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对于文中所提示的方法,请深思、慎用。如遇疾病,建议寻找专业医师帮助。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感悟的一点点所知所见而已。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特别是想深入学习伊尹经方与张仲景经方的朋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