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室的经方故事读书笔记

1有怕冷症状,有表证,加麻黄。

2-临床观察,麻黄四逆汤加减治疗抑郁症不只是个案,只要有无力、怕冷、精神不振、脉沉者即大胆用之,往往能起立竿见影之效。

3-病例:口渴明显,舌质红,干,裂纹,无苔,脉洪大。处方:生石膏50g,生地30g。

4只要临床见久咳不止、咽喉不利、身无力、舌红少苔(麦门冬汤),脉沉无力(附子)之咳嗽即放胆用之,常获佳效。

鸦胆子捣碎,用75%酒精浸泡外涂,早晚各一次。不到一两个月就好了。治疗疣、鸡眼。

5姜良子饼:姜良子(二丑、牵牛子)碾碎,和面加盐、五香粉少许,摊饼厚约半毫米,麦秆火烙,弦武火后文火,很快颜色微黄、脆酥味香,即可入口。不能多吃,一般小孩子(1-7岁)吃1/4至半块为宜;体质壮实,可吃1块。吃完2小时,一般腹泻1-2次,畅快无比,治疗食积、肉积疗效如神。

6守宫三七粉治疗癌症,胃癌、食道癌、子宫癌:守宫g小米炒黄,去小米,加三七粉g打碎为粉,每次5g,每日1-2次。

7临证只要见咽干、咽痛、咽喉不利、声音嘶哑、舌红少津之症,大胆用之,常获佳效。(养阴清肺汤加桔梗)

8产后癃闭用三招:提壶揭盖、养血逐瘀、温肾利水。处方:杏仁12g,苏叶12g,枇杷叶12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甘草6g,附子8g,茯苓10g。

头痛日久,脉沉紧/沉弦:吴茱萸汤。(头痛+干呕=吴茱萸)。

9陈士铎使用傅山引火汤治疗阴蛾,咽干痛,白轻夜重。病例:用引火汤治疗阴证舌辣。

10大便不利,不干,下坠,属于太少合病,用温通助运法,附子理中汤为基本方。

11化疗后常常出现身无力、腹胀、食欲不振、怕冷、出汗、心慌,属于附子理中汤、桂枝汤、生脉饮证。临床常随症加减,收到很好疗效。

12冠心病:四逆汤合真武汤。加减:胸闷痛严重,瓜蒌薤白剂;心悸重,桂枝甘草汤;气滞血瘀明显(胸闷、胃脘胀满、口唇面色青暗),佐丹参饮;气阴两虚(舌红少津),生脉饮或百合地黄汤;咳嗽,咽部不适;吐白痰,小青龙汤;失眠,惊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13痰稠,不易咳出,面暗舌红,痰瘀热互结,千金苇茎汤。(张晓雷:痰不易咳出、痰腥臭)

14栀子豉汤:心烦。

15手足心热:封髓丹。

16心悸:心阳不足——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加龙骨牡蛎汤;气阴两虚:生脉饮;瘀血:丹参、川芎。

17脉疾无根,属于独特的少阴之脉。

18指尖痛:桂枝证。

19阴证口渴:生脉饮。

20娄绍昆:用日本汉方经验:夏日足冷而腹痛,桂枝加附子汤。以干姜易生姜,服药1剂即效。

21病例:频繁流泪,似流涕,可看成太阳表寒。

22宋柏杉:只要有某一症状半夜加重,伴口干,有上热下寒(个人认为,局部热整体寒也可以)表现,脉弦,就可用乌梅丸。

23胸骨中下段顶胀感:结胸,小陷胸汤。

附子泻心汤主治中焦有热,痞塞不通之心下痞证(胃脘满闷、口干舌红提示有热),兼见肾阳不足的全身机能衰弱证(身无力、怕冷、脉沉)。

失眠

心火过旺,舌尖红,心烦焦虑,心悸:黄连、百合、栀子降心火安神;(心)气阴不足,心悸气短,脉微自汗,生脉饮益气养阴安神;心虚胆怯,朱砂、龙骨、牡蛎镇心安神。

肝阴不足,当归、白芍、地黄养肝阴安神;肝阳亢盛,珍珠母、丹皮、栀子、龙骨、牡蛎潜阳敛火安神;肝气郁结,四逆散、逍遥丸、小柴胡疏肝安神。

脾虚湿盛:四君子、二陈中半夏、茯苓除湿化痰安神效佳,量宜大;脾阳不振,下利腹痛,理中、建中也可安神;胃热脾寒,半夏泻心,胃和则卧安。

外寒内饮,肺系咳嗽诱发不寐,小青龙汤咳止则能寐,半夏量宜大,麻黄量宜小,3g即可。过多兴奋大脑,反致失眠。

肾水不足,不可制约心火,生地大量首选,配百合,百合、地黄更是绝配;肾阳不足,虚火外炎之不睡,小量肉桂、附子,配封髓丹、龙骨、牡蛎效佳,附子量一般用3-5g,此处用其引火归元,过多会动火,加重失眠。

久病失眠,百法不效,面暗唇青,舌暗红口干,瘀热互结,扰动心神,血府逐瘀加牡蛎,疏肝解郁(瘀),养阴清热,安神。牡蛎可用30-g,性微凉,几无副作用,量效不佳。另,也可以配牛膝、小量大黄引火下行,效更好。

附子使用

附子证包括:阴证、寒证、虚证、瘀证、湿证、通证。附子治疗病证:痹证(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病等各种痛证)、少阴证(身无力、无精神、脉沉细,抑郁症)、心脏病(心衰、风心病、肺心病、冠心病)、妇科病(痛经、盆腔炎、不孕、产后癃闭)、血管类病(周围血管病、脉管炎、坏疽、门静脉血栓)、呼吸系统(久咳、肺纤维化)、汗证(自汗、盗汗)、顽固失眠阳虚证、脾胃病(结肠炎、胃炎、久利)。

凡头痛日久,面暗唇青,怕冷干呕,无口干、苦、臭,大便不干结,脉沉紧,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吴茱萸汤加川芎,其效果好并且显效很快。

头晕、恶心,舌苔白厚腻,梅尼埃,相当一部分人使用真武汤机会。

失眠患者,白天无精神,晚上睡不着,怕冷,身无力,阴证明显,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加附子,如伴口干、舌红、心烦,心肝胃火旺,兼见下元不足,加百合、生地、栀子、黄连等,常出奇效。

附子理中汤加熟地治疗老年脑梗死引发痴呆,1周大效。

颈椎病,在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的基础上少加附子,止痛效果更好。

咳嗽日久,咽痒,咳吐白稀痰或泡沫痰,小青龙汤加附子,经典配伍效果好。心包积液、肺积水、胸腔积液、心衰、肺心病只要阳虚痰湿,小青龙汤合真武汤应用机会甚多,且常立竿见影。

胃脘痞满(张晓雷:泻心汤),身无力,局部(胃)热,全身寒(全身机能沉衰),附子泻心汤。

大便溏薄,完谷不化,1日数次,腹痛喜按,太少合病,附子理中汤。

少腹痛,特别是妇女不明原因之小腹痛,用当归芍药散加附子,当然,男子见少腹冷痛,也可以尝试。

下肢静脉曲张,坏疽,阴疮口不长,晚上脚暖不热,腿凉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牛膝汤或当归四逆汤,用上即效。

经方治疗胃病心得

胃脘撑胀,常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早上不吃,晚上猛吃,多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或情志不畅,肝气不舒,犯及脾胃,造成脾胃升降失司,气机不畅。泛酸嘈杂,甚至上冲咽喉,多由食积化热,或肝郁化火,影响及胃,胃火大,胃气不降。大便不利,饮食失节,脾主运化,脾常超负荷工作,有劳成虚;或由吃凉食、服下药而伤及脾阳。针对以上症状,我常用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半夏15-18g,黄连3-5g,黄芩10-12g,干姜8-12g,党参15-18g,甘草15-18g,山楂10-15g,鸡内金10-15g,大枣30g。

口臭

口臭一症,病程短,多实证,肝胃郁热多见,用清热类方有效,如大柴胡汤、清胃散等。大病久病(如恶性肿瘤)引起的口臭,多是阳虚至极,病危之候;治宜收纳真阳,方有生机,用潜阳丹。第三种,临床十分常见,既有口臭、口干等肝胃郁热,又有便溏、怕冷、身无力等脾肾阳虚之证,主要病机:肝经疏泄不利,肝胃火旺,脾虚运化失常,脾肾阳虚,造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多效。

开心强心汤

心衰常见太阳、太阴合病,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小青龙汤、四逆汤、真武汤、桂枝加龙骨牡蛎。组方:麻黄8g,桂枝15g,干姜12g,半夏15g,白芍15g,附子18g,细辛8g,五味子10g,丹参12g,龙骨牡蛎18g,茯苓20g,白术20g,甘草10g,生姜15g,大枣3枚。加减:汗多,减麻黄,加龙牡、附子量;心悸明显,桂枝、茯苓加量;血瘀明显,加川芎,丹参加量;身极无力,附子用至30g或更多;痰多,半夏、茯苓、细辛、干姜;失眠,酸枣仁。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只要见久病咳喘,无论平素或新感急性发作均可使用。加减:伴外寒内热,口感心烦,配麻杏石甘汤;外寒内饮,白清稀痰或白泡沫痰,合小青龙汤;稍动则喘,上气不接下气,伴心衰,合真武汤;肚大腹胀,大便干或不利,体格壮实,合大柴胡汤;久病,咳痰发咸,夜咳甚,与金水六君煎配;黄稠痰,咳吐不利,心下满痛,小陷胸汤;胸闷胸痛,瓜蒌薤白半夏汤;胸闷气急,吐痰腥臭,配千金苇茎汤;头晕心悸兼有咳喘,苓桂术甘汤;胃脘满闷,半夏泻心汤;身无力,大便稀,附子理中汤合用。

咳嗽

小二外感,急性发病,发热,恶寒,咳嗽,伴面红声粗,或喉中痰鸣,大便略干,多外寒里热,麻杏石甘汤或合小柴胡汤,常出显效。

咳嗽日久不愈,反复发生,咽痒,阵发性剧咳,流清水鼻涕,咳白泡沫痰或白清稀痰,或干咳无痰,只要不见黄痰,小青龙汤大胆用之,常出奇效。如口干重,可加生石膏。

咳嗽日久,一两年以上,CT可见结节、肺大泡、肺积水,或不明阴影,咳痰不利,痰黄白相间,舌紫暗苔少,为外寒内热,伴有瘀血,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千金苇茎汤、桔梗甘草汤,我常称为麻小苇桔汤,作用甚好。

平素有心功能不全,伴咳嗽、胸闷,稍走两步或平卧加重,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真武汤,一用即效。

日久干咳,咽干不利,或咽部发热感,舌红少苔,养阴清肺汤合麦门冬汤效佳。如症状较轻,用麦冬、桔梗、甘草量小,泡水代茶饮,也能缓解。

骨折卧床患者第一方

王俊颀(qi)方。

桃红10g,当归13g,川芎9g,赤芍13g,桔梗6g,柴胡10g,川牛膝15g,枳实15g,大黄15g,甘草6g。每日1次,两次煎服,可用7天左右。

鼻炎

鼻炎患者鼻塞、喷嚏、流清涕、眼痒,从六经看,典型太阳表寒证,是人体外受风寒的表现;葛根汤多见。鼻炎患者常伴有鼻子内干、咽干,属于阳明,里热津伤之石膏证。常反复发作,可看作少阳寒热往来的延伸方证。鼻炎患者常三阳合病,用葛根汤、小柴胡汤、石膏效佳。

张晓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gx/168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