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考点每日推送
研
习
方
青竹
剂
知识点
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
答: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功能,用于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主要适用于气滞和气逆的证候。
分为行气剂和降气剂两类。
理气剂的配伍规律
答:
理气剂以脾胃气滞证和肝郁气滞证多见,常以行气药为主;降气药中肺气上逆以咳喘为主症,常选用降气平喘药;胃气上逆以呃逆、呕吐、嗳气等为主症,常选用降逆下气药。
理气剂的注意事项
答:
a.辨清虚实→气滞实证:行气;气虚之证:补法;
b.辨清有无兼证,分清主次;
c.理气药多芳香温燥之品→慎勿过剂,或配伍益气滋阴之品;
d.年老体弱、阴虚火旺,或有出血倾向,或孕妇及正值经期的妇女,慎用。
方剂01: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除。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肝气郁滞证。
*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
*君:柴胡—条达肝气而疏郁结;
*臣:香附—舒肝行气止痛;
川芎--行气活血,开郁止痛;
*佐:陈皮—醋炒以入肝行气;
枳壳—行气止痛以疏理肝脾;
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佐使:甘草--调和药性,与白芍相合,增缓急止痛之功。
*疏肝药与养血柔肝药相配,既养肝之体,又利肝之用,但以疏解肝郁为主。
方剂02: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
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梅核气。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细或弦滑。
*君: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
*臣:厚朴—下气除满;
*佐使:茯苓—健脾渗湿,湿去则痰无由生;
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
苏叶—芳香行气,理肺疏肝,助厚朴以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
*辛苦合用[辛→行气散结;苦→燥湿降逆]→郁气得疏,痰涎得化。
方剂03:瓜蒌薤白白酒汤
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
喘息短气时咳喘,难卧再加半夏良。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胸痹,胸阳不振,痰气互结证。
*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君:瓜蒌—涤痰散结,理气宽中;
*臣:薤白—通阳散结,行气止痛;
*佐使:白酒—行气活血,增行气通阳之力。
*阳虚气弱之胸痹,不宜单用本方。
*行气与祛痰并行,宽胸与通阳相协,寓散寒化痰活血于理气之中。
*瓜蒌薤白半夏汤→方名既是组成{通阳散结,祛痰宽胸}[痰阻气滞之胸痹]。
方剂04: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厚蒌合治胸痹方;
胸阳不振痰气结,通阳散结下气强。
*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君:瓜蒌—涤痰散结,开胸通痹;
薤白—通阳散结,化痰散寒→宽胸;
*臣:枳实—下气破结,,消痞除满;
厚朴—燥湿化痰,下气除满;
*佐:桂枝—通阳散结,降逆平冲。
*寓降逆平冲于行气之中→恢复气机之升降。
*寓散寒化痰于理气之内→宣通阴寒痰浊之痹阻。
方剂05: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木茴香, 制楝青榔姜;
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治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妇人瘕聚带下,皆任脉所主阴经也。乃肾肝受病,治法同归于一。
→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寒凝气滞证。
*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胀,或少腹疼痛,苔白,脉弦。
*君:乌药—入肝经,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臣:青皮、木香—助君药疏肝行气;
小茴香、高良姜—助君药散寒止痛;
*佐使:槟榔—下气导滞,直达下焦而破坚;
川楝子、 —同炒,去 而用川楝子, 既可制其苦寒之性,又能增其行气散结之力。
*集众多辛温行气疏肝,散寒通滞之品于一方,重在行气破滞,使气滞得消,寒凝得散。
方剂06:暖肝煎
暖肝煎中桂茴香,归杞乌沉茯生姜;
温补肝肾散寒气,肝肾虚寒疝痛康。
→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肝肾虚寒证。
*睾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疝气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迟。
*君:肉桂—温肾暖肝,祛寒止痛;
小茴香—暖肝散寒,理气止痛;
*臣:当归—养血补肝;
枸杞子—补益肝肾;
乌药、沉香—辛温散寒,行气止痛,以祛阴寒冷痛之标;
*佐使:茯苓—甘淡渗湿健脾;
生姜—辛温散寒和胃,扶脾暖胃,顾护后天。
*若因湿热下注,阴囊红肿热痛者,切不可误用。
*补养、散寒、行气并重。
方剂07: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
蒸饼糊丸消积满,清热破结补虚全。
→行气消痞,健脾和胃。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
*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苔腻而微黄,脉弦。
*君:枳实—行气消痞;
*臣:厚朴—下气除满;
黄连—苦寒降泄,清热燥湿而开痞;
*佐使:半夏—散结和胃;
干姜—温中散寒,二者与黄连相伍辛开苦降以除痞;
麦芽曲—消食和胃;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补中健脾。
*痞满而虚多实少者慎用。
*有消有补,有寒有热→消补兼施[消大于补],辛开苦降。
方剂08:越鞠丸
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湿食因,
芎苍香附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越鞠丸,解诸郁。
→行气解郁。
→六郁证。
*胸脘痞闷,腹中胀满,嗳气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五药治六郁,贵在治病求本;
*行气、活血、除湿、清热、消食诸法并举,重在调理气机。
五药治六郁→气[香附]/血[川芎]/痰/火[栀子]/湿[苍术]/食[神曲]郁。
方剂09:金铃子散
金铃延胡等分研,黄酒调服或水煎;
疏肝泄热活血痛,肝郁化火诸痛蠲。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肝郁化火证。
*心胸胁肋脘腹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两药相配,气行血畅,疼痛自止。
肝郁化火[可以简单理解为肝郁+热]+气血不畅[气郁而致血行不畅→不通则痛]。
方剂10:厚朴温中汤
厚朴温中陈草苓,干姜草蔻木香停;
煎服加姜治腹痛,脘腹胀满用皆灵。
→行气温中,燥湿除满。
→脾胃寒湿气滞证。
*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沉弦。
*行气为主,兼以温中燥湿→寒湿气滞之胀满自除。
方剂11:橘核丸
橘核丸是济生方,楝桃木通索桂香;
再添昆布藻海带,朴实寒疝顽痛尝。
*睾丸肿胀偏坠或坚硬如石,或痛引脐腹。
→行气止痛,软坚散结。
→寒湿疝气[颓疝]。
*睾丸肿胀偏坠,或坚硬如石,或痛引脐腹,甚则阴囊肿大,轻者时出黄水,重者成脓溃烂。
*气血同治。
气滞+寒+湿+疝气。
测
试
真
青竹
题
真题集
1、肝郁有热,心腹胁肋疼痛,时发时止,食热益甚,口苦,舌红苔黄,脉象弦数者,治宜选用
A
逍遥散
B
越鞠丸
C
丹参饮
D
金铃子散
解析
D
答:
本题考查金铃子散。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心胸胁肋脘腹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考研必备
《中综知要》
课程
复试
青竹出版,必属精品!
·END·往期精彩回顾
编辑排版
竹小宁
来源
青竹医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23考研QQ交流群●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考研客服:竹大白●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考研客服:官方客服●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投稿邮箱:yk
qingzhuzho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