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芍药知母汤关节痛

第6节桂枝芍药知母汤VS关节痛(桂林本14-71条)

诸肢节疼痛,身体羸瘦,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知母二两甘草二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接下来呢,他就讲这个桂枝芍药知母汤跟乌头汤,这两个治疗痛风的经方,那一般啊,在中医在看待这两个方的时候,会觉得乌头汤是一个比较单纯明快,直接在祛风驱寒的一个方子,而桂芍知母汤因为历代都比较是读宋本的,所以就,宋本的桂芍知母汤感觉上用药比较复杂一些些。

所以,乌头汤的效果比较是单纯地破阴实,那桂芍知母汤是治疗这个阴实化热,就是比较有红肿热痛的这种症状的时候,会用桂芍知母汤;可是,我这样子说哦,也觉得有点没把握,怎么讲?就是桂芍知母汤跟乌头汤在临床的时候,跌破眼镜的机率还蛮高的,就是你看这个病人怎么看都是桂芍知母汤证,结果吃了桂芍知母汤没好,吃乌头汤好了。

一看这个病人,他这个痛得 ,你怎么摸都觉得他没有发热,应该是乌头汤才对,结果吃乌头汤没好,吃了桂芍知母汤反而好了,就是临床上面一直有这样的现象,所以有一点讨厌哦。

那我们就姑且顺着张仲景说的来看一下它的主证是长什么样子。他说:“诸肢节疼痛,身体羸瘦”,其实哦,前面有这个诸字哦,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讲?还真是对哦。因为,桂芍知母汤,你可不可以拿来不治痛风,而治疗各种类型的关节不舒服?可以。因为它本身的结构就是一个祛风驱寒,又能够把这个阴实化热的发炎去掉的药。

所以,像班上前一阵子有一个同学哦,他在说什么,他去给中医看,他的毛病就是觉得关节这里那里都有一点痛痛的不舒服,那这中医就开了科学中药的桂芍知母汤,他吃一吃也就觉得,诶,就好了,当天下午人就松了。就是那种微微的关节发炎什么的哦,这个方子其实根本就当保养药吃哦。那我们现在是在讲痛风哦,所以才好像是要给它一点针对性,实际上就是各种关节痛都可以吃。

那“身体羸瘦,脚肿如脱”哦,其实痛风跟这个人瘦不瘦,是真的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关系了。那这个“羸瘦”这个词啊,也是桂林本这样写了,那宋本就不讲他瘦,它是讲,宋本是写,这个人身体是尪羸,那尪羸就是这个人很瘦弱了;那可是还有本子呢,是写这个人身体不写尪,它写魁羸。

那这个“魁”又是什么样的意思呢?这个魁羸这两个字,又有别的医书是把它写成,这个,呃,“磈磊”,或者是写成病字旁的kuai(病字旁下面一个鬼字),病字旁的lei(病字旁下面一个畾字)。那这些这些,你从这个字看到这个字,你的感觉是什么呀?就是这个人他在痛的地方有一坨一坨的东西嘛,是不是?如果你一定要说就是,比较文字上的考据是说,你说这个老树的树根盘根错节的那个树根那种,坨一坨的那种纠缠不清的样子,就是在说这个。

那“脚肿如脱”,脱是什么意思啊?肉啊,你把骨头去掉叫做脱,就是当你这个,当这个人他是老病号的时候哦,他的那个关节都肿得要变形了,你会觉得这个人好像骨头已经不是原来那个骨头,就是好像这个人的骨头被拔掉了,哦,才会肉扭曲成那个样子,这样的一种语感。

所以,桂芍知母汤一般来讲是,痛风发病的时候,脚上手上,红肿热痛的肿出一坨东西的时候,就用这个方子哦。那么,“头眩短气,温温欲吐”呢,那都只是附带的症状,因为痛风病跟黄汗病本身病机就很像,就是都是身体里面有一点湿气闷在那边的状态,因为这个人被湿气闷到,所以他会头昏,他会觉得呼吸很浅,他会觉得“温温欲吐”,这个温温就是,好像有东西憋到那里呀,就觉得胸口闷闷的,胃口怎么样都不能开,哦这样的状态。

那闷到头就头昏,闷到胃就,就有一点反胃,哦,这样的状态。那昨天有同学说他,在课堂上面说他发痛风之前,其实会有外感的感觉,他说他在发痛风之前是,因为昨天是我在问同学说,有没有人知道这个西药治痛风的这个秋水仙素的效果好不好?那这个秋水仙素呢,那个同学就举手说,“还不错哦,但是你要吃对时机”,他说什么时机,我不懂。他就说不要等它大痛,那你开始觉得有一点好像感冒了,要发烧那种怪怪的感觉出来你就赶快吃,这样就有效,那丁助教是吃过是吗?那你吃的效果又是如何呀?

丁助教:这件事情,如果真的是他讲的这样,如果觉得自己,就是有一种感觉说自己要麻要麻,那吃下去就可以压得下来。

JT:那,就是那种要发要发的感觉,是如同他所说的有一点好像受风要发烧的感觉吗?

丁助教:那就是,外感,有一点点不舒服的感觉。

JT:有一点点不舒服的感觉。

丁助教:我当时,不太已经有,就是,就是,会知道,就是快要发之前的征兆。

JT:那,张仲景好像一直都写什么,汗出如水这种字眼,那你觉得那种感觉跟一个人出汗而进到冷气间的感觉有像吗?

丁助教:好像有。

JT:哦,就是说不定有一点点类似的,是这样吗?那这样的一个状况发的痛风哦,我想,仲景方的有效率跟秋水仙素相比,不会比较差啦。那秋水仙素你有没有真的是痛得很厉害的时候才吃?

丁助教:没有。

JT:没有,就是都是事先就吃了哦。

昨天那同学也说,怪怪的就吃就还蛮有效的。那已经发了的话,说起来也是很为难了,就是,班上同学在教到这条之前,已经有不少同学各自试过药了,那有的人跟我讲说,诶,你说倪海厦说甘草附子汤一吃就好,我吃了没好啊。那可是丁已璇(音),丁助教那时候发痛风,甘草附子汤一吃就好了,对不对?特地要去买科达牌的毒附子哦,吃了麻倒,他痛风是好了,差点命也没了,因为他正在骑机车的时候被麻倒(众笑),这个感觉上是蛮逊的哦。

那这个,那也有的人呢他是,就是甘草附子汤有时候有效,或者说那些风湿病的方都有可能有效了;那你说桂芍知母汤哦,历代都是用宋本桂芍知母汤,宋本桂芍知母汤就是,等于是把麻黄加术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个汤合并成一个方,再加防风、再加知母这样子。

可是,桂林本的桂芍知母汤呢,就是桂枝、芍药、甘草这个结构里面挂一个知母。那也有同学说他家里面发痛风了,他就硬是用桂林本的桂芍知母汤,结果,有效。哦,就这么几味药就有效,诶,不祛风、不驱寒、什么不祛湿都没有,就这样就有效。

我想这也是有道理哦,因为知母据说是一个,用现在的化学来讲的话是,很会让人的血管里面酸掉的部分变为碱性,那你既然是尿酸结晶,我来个酸碱综合总可以吧,对不对?就是,吃下去就是用桂芍来带这个知母,那就把这个尿酸融掉了,这样子的状况。

如果用中国人的病机学来讲,知母不是治疗那个什么——《神农本草经》说什么治疗“下水气”哦,就是治疗的是,临床上面是,某一个地方局部的红肿热痛,就是别的地方都不肿,只有那个地方水肿一坨的,那那个代表是有火气把水气勾在那里,那要散那个火气勾住的水发炎而,因为发炎而不能放手的那个水,那是知母特别有效嘛,是不是?

所以,这样子的话,这样子一坨肉鼓出来,哦,就用桂林本的桂芍知母汤,那也是有效的,那也有同学自己去买了乌头,然后用蜂蜜煮,试喝乌头汤,结果也有效。那当然,我要把话反过来再讲一次,也有人说都没效的,哦,这样的状况。

那我们姑且哦看一下宋本条文里面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好了哦。它里面桂枝四两芍药三两,那这个,你要通血用赤芍药也可以,不一定用白芍,那我想,因为风湿病的药大家都学过了,所以这样子看过去我想都有一点熟悉的感觉,对不对?祛风湿的方子里面加上知母跟防风,哦这样子的一个做法,那因为它的附子算是够重,然后麻黄也有,桂枝也有,白术也有,基本上就是,这一类的这个风——就是风寒湿气哦,这个需要的药都已经在这里了。

所以它破风寒湿气在身体的凝聚的效果是蛮好的,那知母又刚好可以去那个热,所以我说,阴实化热的关节痛哦——那怎么样叫阴实化热?其实就是各种关节的发炎哦,平常莫名其妙的关节痛,这个宋本桂芍知母汤都可以当保养药吃。那强直性脊椎炎,你看,它又是发炎,然后又是强直,那不是也是阴实化热吗,对不对?所以,这种时候吃了也会舒服一些哦,不敢说根治,但是,不管什么风湿还是类风湿的关节炎啦,都有效。

那不过呢,到底哦,桂芍知母汤它用的知母的量,只是针对痛风所需要的剂量,所以这个人如果他的关节炎真的严重到整个人都发烧烧起来了,那你还是用白虎桂枝汤好了,就是石膏剂比较能帮到这种事情一点。

那通常呢,也不是一两帖就断根了,宋本桂芍知母汤有的人是吃蛮长期的,吃三个月、吃一百帖都有的,那痛风是刚发作的时候,桂芍知母汤的效果比较好,那长期拖着的可能就要再考虑一下用药的技巧。那你说肩周炎啦、膝盖痛、那个鹤膝风啊,都还算有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p/146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