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百树之王,医圣张仲景最爱用它,被

导读:桂枝即肉桂之嫩枝,柔嫩细条,芬芳馥郁,轻扬升散,是一味常用中药。其味辛甘而性温,归肺、心、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脉、助阳化气之功。

桂枝之名始见于《伤寒论》,而桂枝汤是《伤寒论》的 首方,后世称之为“群方之冠”。在《伤寒论》中主要是治疗太阳中风,用于解表,而后世医家往往在本方基础上加减治疗诸多病证,使得其所治范围逐渐扩大。桂枝汤加减不仅能够治外感病、传染病,也能够治内伤杂病;不仅能够治急性病,也能够治慢性病,因此被后人称“千古经方 药”“调理阴阳之圣方”。

这桂枝汤,我一直没有和大家聊过,因为这方子里面包含的意义太多,不好讲,现在我想,反正是给大家普及中医知识,不必苛求详尽。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桂枝汤是 个方子,这个方子里面包含了很多治病的思路,列在 的位置,可见张仲景也是 用它,跨越千年至今而经久不衰。

对于解析中药真谛,有不少人喜欢用药理思维来看,据药理研究可知:桂枝,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枝醛和桂皮油。它能刺激汗腺神经,并能使皮肤血管扩张故有发汗作用;能增进体温;有镇痉镇痛作用;有强心利尿作用;有健胃驱风作用。

对于临床中医的传承者来说,掌握并运用好这味药,必须得回到古医籍当中寻找答案,才能真正灵活的运用它的力量,这种自信正是来源于古代中医延续至今、有着千年的反复实践的验证结果。

那么,对于桂枝这味中药,中国古代的实践总结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将从中医经典《神农本草经》与《伤寒杂病论》当中的记载为大家揭秘桂枝的药用功效,对于一些对中药知识掌握不全的学习者,非常有必要借此机会,再解桂枝。

中药学的经典之作《神农本草经》对桂枝是这样作解的:“(牡桂)味辛,温。主上气欬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随神农本草经之后,又在一段历史长河当中,由多位从业名医补录的《名医别录》中记载该药:“主治心痛,胁风,温筋温脉,止烦,出汗。”

古书有记载桂树能“克”其它树木,此为“百树 ”。中医则引申为桂枝能平肝、伐肝、抑肝木。《本草求真》说:“桂枝,其体轻,其味辛,有升无降,故能入肺而利气,胁风本属于肝,凡治胁风之症,当用桂枝入肝以平”。温病大家叶天士则更有精辟论断:“桂气温,秉天春和之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润泽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从桂枝的气味和习性来说明桂枝利肝肺气。

从古至今,中药的运用,无论单行或者配伍它药,药物剂量的变化、配伍中药的变化都能够对不同的疾病产生着治疗作用,而对于掌握桂枝的实际应用来说,在这些已经被反复验证的、行之有效的经方当中去解读桂枝的功效,则更有利于我们在临床上灵活运用桂枝取其效用。“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留言与转发,才是对我 的鼓励!”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p/326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