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解

方歌:茯苓桂枝术草汤,心下逆满气冲胸;

起则头眩脉沉紧,健脾利水此方宜。

方解:此方出自伤寒论67条,原文如下: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我们还是先来翻译下:伤寒患者,误用吐下后,气机不顺,胃脘部气机上冲心胸,头晕目眩,脉沉紧,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疗,误用汗法,则身体走路时不稳。我们来看看此方药物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为什么用这四味药物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药物作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hui)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桂枝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白术现代功效总结为苦、甘、温。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甘草昨日讲过功效,可回看,因其作用较广,能和许多药配合使用,也叫做“国老”。从这四味药的功效来看,茯苓利水,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补气调和诸药,桂枝通阳化气。我们可以倒推一下病因病机,首先我们从用药中可以推出此证伤寒患者里有痰饮,患伤寒后,本应汗解,此处误治,误用吐下,导致表不解且气上冲胸,痰饮跟随气机上犯,故心下逆满,起则头眩。那这里还能不能用汗法呢?这里不能再用汗法了,为什么不能用汗法了,表不解不是用汗法吗?因为此处患者脉沉紧,提示邪已入里,正气不足。如若强行发汗,则患者正气更衰,会出现动经,身为振振摇的症状。因此我们可以总结此证病机为脾胃有痰饮,上冲于心胸。治宜健脾利水,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也正符合仲景的宗旨:“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我们要注意与心阳虚欲作奔豚的苓桂甘枣汤证相鉴别,一个是水饮在中焦,一个在下焦;我们还要注意前面讲过的茯苓甘草汤,此方也是脾胃有水饮内停,此方主要的表现为伤寒汗出不渴者的治疗,主要症状有心下悸,四肢不温,不渴,或者小便不利。如果要细分的话,茯苓甘草汤为胃虚水饮,苓桂术甘汤为脾虚水饮,用药上一个用生姜,一个用白术,其余用药相同,运用时一定要注意鉴别。我们还要与五苓散鉴别,前文中讲到五苓散证是针对三焦蓄水而设,以下焦膀胱蓄水为主要典型表现,具体可回看五苓散方解,不再赘述。从这些药方的加减变化中,大家是不是体会到仲景的用药精炼,简直出神入化,作为后来者,不可不用心体察之。

好的,朋友们,今天就到这里,如果觉得写的不错,就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z/206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