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葛根四两 12g中药小故事——葛根
麻*三两(去节)9g中药小故事——麻*
桂枝二两(去皮)6g中药小故事——桂枝
生姜三两(切)9g中药小故事——生姜
甘草二两(炙)6g中药小故事——甘草
芍药二两 6g中药小故事——芍药
大枣十二枚(擘)中药小故事——大枣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上七味,以水毫升,先煮麻*、葛根,减毫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毫升,去滓,温服毫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四两葛根三两麻,
枣枚十二效堪嘉,
桂甘芍二姜三两,
无汗憎风下利夸。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条文首提太阳病,有发热恶寒或发热恶风是自然之理,乃省文笔法;提无汗,可知是太阳伤寒而脉必浮紧,亦省略文。可见本条是指太阳伤寒,寒邪客于太阳经输的证候,与桂枝加葛根汤证相同,不过彼为表虚有汗,此为表实无汗,故于桂枝加葛根汤中加麻*,组成葛根汤治疗。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必自下利:必,十分之八九的意思,下利即腹泻。
《伤寒论》谈合病共7条,即32、33、36、、、、条,可以互参。合病是指两经同时受邪的证候,邪气较盛。
本条言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意味着有太阳之表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又兼阳明之下利,而构成合病。可知是太阳邪盛,同时影响到阳明的证候。其里病的升降失常,实际上是表病引起,故重点在解表,仍用葛根汤,寓有表解则里和的意义。
主症:发热、恶寒,无汗,身痛,项背强几几,苔薄白,脉浮紧。
副症:或下利,或呕吐。
葛根汤证以恶寒剧,发热高,身痛、项强也较剧烈为特点,同时当与下述证候作鉴别。
1.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病位相同,但前者表实无汗,脉浮紧,后者表虚有汗,脉浮缓。
2.葛根汤证与麻*汤证均为伤寒表实,但前者无喘而有项背强,后者有喘而无项背强。
3.葛根汤证与葛根加半夏汤证不同处,在于前者无呕吐,而后者有呕吐。
4.葛根汤证与葛根*连*芩汤证同有下利,但前者虽下利邪未离太阳之表,故没有“汗出而喘”,重在解表;后者邪已传里,故见下利,“汗出而喘”,重在清里。
寒邪外束,经输不利。
寒为阴邪,作用于肤表、经络之营阴,使阴的寒凝性、静性大于阳的升散性、动性,故无汗,恶寒,身痛,项背强几几,苔薄白,脉浮紧;卫阳被郁不得发散,故发热。
此种肤表以营强卫弱为特点的阴阳升降失调,属于增强性失调,故恶寒剧,发热高,身痛项强也较剧烈。表热不得外越,如内迫于肠,使肠中阴小于阳,阳的动性导致大肠传化过速而下利;内迫于胃,使胃中阴小于阳,胃气不和,应降反升而呕吐(即葛根加半夏汤证)。
由上可知,葛根汤证是太阳病里以阴阳增强性失调为基础的,以营强卫弱为特点的整体反应性证候,是一个较大的病理层次,其中又有一些兼证,主要涉及阳明胃肠,代表着较小的局部病理层次。
本方即桂枝加葛根汤再加麻*而成。葛根是本方主药,人们认为其性甘辛,能起阴气,致津液,解肌散邪,实是增强阳的升散性、动性,使在表特别是经输中阴的凝聚性、静性相对减弱,从而助长麻桂姜辛温升散之力,以祛在表、在经输中之寒邪,并使内郁之阳热通过从表升散而外解。芍药甘草大枣酸甘化阴,用以制约其辛温发散以免太过,达到平调阴阳,表解里和的目的。
伤寒论
张仲景与伤寒论
《伤寒论》之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与其他辨证的关系
伤寒论——桂枝汤
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
伤寒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伤寒论——麻*汤
伤寒论——太阳病三个表郁轻症方
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
伤寒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伤寒论——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四逆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