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某某,女,63岁。住河北省固安县。年3月8日初诊。患颈椎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多年,现头晕心烦2个月,头眩晕至丝毫不能行动,即是躺在床上也不能翻身或侧躺,医院住院治疗,未效。眩晕时不能睁眼睛,头怕风,出汗多,恶心,呃逆,口苦,咽干,口渴,大便偏干,小便黄。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细缓。用柴胡桂枝汤。
处方:柴胡12g、黄芩8g、法半夏10g、红人参4g、桂枝8g、白芍8g、炙甘草6g、生姜6g、大枣3枚、葛根18g、7剂。
年3月15日二诊。服药夜里已能入睡,头晕明显减轻,仍有心烦,服药至4剂时胃脘腹部有气窜,而后气再向下行,呃逆减轻,口苦口干消失,胃腹有发凉感,大便已正常。舌黯红,苔薄白。脉沉细弦。用乌梅丸。
处方:制附子10g、桂枝15g、黄连10g、乌梅10g、炒川椒10g、细辛3g、干姜10g、黄柏6g、当归10g、红人参6g、炙甘草10g、茯苓15g、白术10g、石菖蒲10g。7剂。
年3月26日三诊。服上药胃腹凉好转,耳闭塞、耳鸣减轻。活动则汗出,怕风,头部尤甚,易感冒,颈僵,颈僵严重时右上肢发麻,动则头晕,头枕部有阻塞感。舌红绛,苔薄白,脉沉缓。用桂枝加葛根汤。
处方:桂枝12g、白芍12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4枚、葛根18g、生黄芪12g、防风6g。7剂。
年4月2日四诊。服药头晕显著减轻,能睁眼了,眼睛视物也比以前明亮,能独立行走只是走得较慢,颈僵缓解,头痛、腹疼减轻,出汗减少,但头部仍怕风,现左胸口疼,夜里腿沉。舌红绛减,苔薄白,脉沉缓弦。用苓桂术甘汤。
处方:茯苓30g、桂枝15g、苍术10g、炙甘草6g、制附子8g、茜草10g、红花10g、葛根15g、全蝎3g、威灵仙15g、生姜6g、大枣4枚。7剂。
年4月9日五诊。头晕基本痊愈,行走自如,身体已能自由转动,也已能侧躺睡觉,胸口疼减轻,头出汗愈,现耳鸣,胃胀气多大便稀,小便正常。舌黯红,苔薄白,脉沉滑。继续用上方化裁。
处方:茯苓30g、桂枝15g、苍术10g、炙甘草6g、制附子10g、茜草10g、红花10g、葛根15g、砂仁6g(后下)、苏叶10g、苏梗10g。7剂。
年10月其儿媳妇来看病时说,她婆婆的病已经痊愈,行动自如,能在家里做家务活。
辨证用方思路:
一诊抓主证恶心欲呕、口苦、咽干辨为小柴胡汤证;抓主证头怕风、出汗多,辨为桂枝汤证。用柴胡桂枝汤。另加葛根治颈椎病。
二诊抓主证上有心烦,下有胃腹发凉,辨为寒热错杂乌梅丸证,用此方,另加茯苓、苍术、石菖蒲祛湿浊。
三诊抓主证动则汗出、怕风、颈强,辨为桂枝加葛根汤证,用此方。易出汗,怕风,仿玉屏风散加生黄芪、防风。
四诊抓主证眩晕、胸痛,辨为苓桂术甘汤证,方用刘渡舟先生的经验方桂术甘加附子汤与苓桂茜红汤。颈强、头痛,加葛根、全威灵仙祛风通络解痉。
五诊继续用四诊方化裁调治。
|注:本文中所提中药处方,请勿擅自服用,需要在中医师辩证基础上指导使用
|文章摘自《跟刘渡舟学用经方》,作者:张文选、王建红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健康传媒集团出版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转载不当,随时联系删除
我知道你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