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桂枝汤

我人生中关于桂枝的第一次使用经验来自二十多年前,那时正好上初中一年级。有一次周末,同寝室的莫同学邀请我和一名姓邱的同学到他家作客。我们欣然同意。

时在六月,南国已炎热难耐,周五下午四点多,一放学,我们三人就骑上各自的自行车,向莫同学家进发。

莫同学家在邻镇,距离学校所在约莫有二十多公里路,且属于山区,山路蜿蜒难行,足足花了两个半小时才到了莫同学家中。

莫同学祖父和祖母已离世,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有一个亲哥哥在县城高中寄宿,周末一般不回来,所以,偌大一个房子里,只有我们三人共度此夜。

莫同学为我和邱同学煮了面条,在屋旁的地里摘了几片菜叶子放进去,又放了自家鸡窝里掏出来的三只鸡蛋进去,就成了我们的周末晚餐。虽然简单,但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在路上,大家都耗费了大量的体力——因路上有好几个又长又陡的山岭,走得非常吃力,故每人都吃了一大盆。

山村里凉意阵阵,日间在学校的酷热,在这里像换了一个天地,丝毫感觉不到。

晚饭后,莫同学带我们在房子周边转了一圈,简略地对村子作了介绍。这个深藏山中的小村,只有二十多户人家,散布在山脚下各处,大部分青状劳力都外出务工了,只有少数还留在村中务农,以耕田种地、耕鱼塘、种桂树为主。村中以老人和小孩、少年为多,幼者读书,长者负责照顾幼者,干些农活,倒也是常态。

莫同学家中有一部黑白电视,在楼顶放置了自购的锅形天线,倒也能收看不少节目。我们看电视到约莫九点半,觉得没什么意思,就把电视关了。这个时候,莫同学忽然拿出来一截干枯不起眼的树枝,问我们吃过没有。

我定睛看了看,摇摇头,说没有。

邱同学毕竟是在农村长大,见识比我多,张口道:是桂枝吗?

莫同学有点兴奋地说:是的,看来你吃过呢。

邱同学笑笑道:吃过一点,不敢多吃,吃了要流鼻血的。

莫同学把手上的树枝分成三截,给我和邱同学各一截,然后自己率先把手上的那截放进嘴里咀嚼起来,一边咀嚼一边说:吃吧,挺香的,有时会流一点鼻血,有时也不会流。我爸妈在的话,不让我吃的,之前也只是偷偷地吃过几次。不过他们自己倒是时不时地吃一下。

我和邱同学见其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也就将手中的树枝放进嘴巴,咀嚼起来。树枝干枯,有点坚硬,慢慢咬开后,有一股辛香的味道充斥口腔,令人感到舒适和淡淡的兴奋。

我们大概花了十分钟才把桂枝咀嚼完毕,吮吸了它的味道,将残渣吐掉。然后,在阳台坐了一会,看了一下星空,听了一会蛙声和虫鸣,就准备睡觉了。

忽然,邱同学指着我惊呼:你流鼻血了!

我吓了一跳,赶紧一摸鼻孔口,果然有点湿湿的,一看指头,确实是鲜红的血液。于是赶紧接用手掌掬了点冷水,在额头和后颈上拍打了几分钟,鼻血终于止住了。这是父亲教的方法,因为我小时候容易流鼻血,所以就学了这个方法,多数时候是有用的。

莫同学和邱同学因此笑我体质不堪,竟吃了一点桂枝就流鼻血了。结果说完几分钟,他们二人也分别流了一点鼻血,被我反唇相讥。

是夜,我们三人共卧一张大床,山村深夜,气候甚凉,盛夏时节竟要盖一张薄棉被方可以忍耐。我们听着蛙声虫鸣入睡,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这段往事,距今转眼二十多年了,我和莫同学、邱同学早已失去联系多年,各自的人生轨迹也不再有交集。出来工作后,只听说莫同学后来误入歧途,成了我们镇上一个赫赫有名的团体里的社会青年,殊为可惜。

从当年的往事可知,桂枝性甚辛温,如我们当年,十来岁的少年,血气方刚,只吃手指长短一小截,就足以动其气血,鼻血纷纷而流出。

如此,再审视医圣所述之桂枝汤,就有一种亲切感,如同看一位故人。余不揣浅陋,姑且述其大义:桂枝配芍药,一阴一阳,一动一静,彼此对立,又相反相成;桂枝配甘草,能缓和药力而使持久,能助桂枝利血气,生阳强心,是为桂枝甘草汤;桂枝配生姜,能助桂枝辛散外邪以解表,且能温胃以止呕;芍药配甘草,能养血除痹,柔肝舒挛止痛,是为芍药甘草汤;大枣配甘草,益其缓和之功;生姜配大枣,调脾胃,和营卫。

五味药中,辛甘酸苦四味相伍,有升有降,有散有收,有动有静,刚柔相济,能甘温益气扶正又不碍邪外解,是为群方之魁首,万方之宗也。歌诀云: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余临证亦有年矣,用桂枝汤或原方,或加减化裁,治疗诸般疾患甚多。如月经不调、皮肤病、肩周炎、汗多、失眠、疲倦、慢性鼻炎等等,不一而足。

桂枝汤的神奇妙用,非文字可具述,须得日久临证者方可得知。

二十多年前,在我翻越那座通往莫同学家中的大山时,就看到了山坡上密密麻麻的桂枝树,它们在夜幕中如同守卫的士兵,清冷的月光打出它们茂密而繁盛的身影。

二十多年后,在我因缘际会、时常运用下,我终于认识到它们的真正价值,守卫人类的健康,少不了它们,神奇的桂枝,神奇的桂枝汤。

结一记于年10月17日于积步书斋

(对中医有兴趣的朋友,可扫描下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z/248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