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友们: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千家诗》的第17首诗,王安石的《北山》,背过的诗友记得在篇末投票打卡呦~~
?..?~?.??.?~?..?本首解析音频来源于网络
朗诵音频来自诗友小萝卜
——懂一点儿诗抄
团
长
诗
抄
石
门
老
哥
配
图
——剑胆琴心诗抄
诗
友
诗
抄
诗
友
诗
抄
——翰墨之美秀瑾诗抄
原文
北山
(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
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
缓寻芳草得归迟。
译文
钟山之草稠密茂盛
一路蔓延到水边,
笔直水沟与蜿蜒池塘
都正波光粼粼。
我久坐于此
仔细查数掉落的花瓣,
慢慢寻觅意中的芳草,
不觉回家已迟。
注释
1.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
2.输绿:输送绿色。陂(bēi):池塘。
3.堑:沟渠。回塘:弯曲的池塘。
4.滟滟(yàn):形容春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子。
简评简析
北山本是无情之物,但春天万物萌生,山上一片浓绿,满陂春水也映现出一片绿色,似乎山主动把自己的绿色输送给水塘,这绿又随着春水上涨,仿佛要满溢出来。多情的水或直或曲,以种种秀姿,带着粼粼波光,迎接着山的绿色。这联诗,状出颜色的流动,把绿色写活,特别引人注目。
山水有情,人亦有情。诗人面对着这诱人的山水,留连忘返。因为心情悠闲,坐了很久,以至于仔细地观察着花朵飘落,在回途也饶有兴趣地寻觅着芳草,滞留多时。这两句通过数花、寻草两个动作,形象地反映了诗人淡寂安闲的心理。
诗前两句纯是景语,写得细腻工巧;后两句纯是情语,写得纡徐平缓。写景时,注意了色彩的渲染,把静态写得仿佛飞动起来;写情时,通过客观叙述,刻画主观情绪,境界全出,把动态写得平静之至。诗全首用对,在整齐中同时富于变化。如三、四句,出句先果后因,久坐心情闲适,因而细数落花;对句先因后果,为寻芳草而归家颇迟。内容与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诗便以其鲜明的特色为广大诗家所喜爱。
作者简介
王安石(年12月18日-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观字悟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句出《易经》。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诗友原创/
图源强哥
秋林月夜
强哥
秋风萧瑟蕊香休,
落叶飞声暮色稠。
漫把栏杆逐玉影,
一渠寒碧共悠悠。
/红楼诗词/
暖香坞制灯谜(四)
走马灯
林黛玉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云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注释:
1.騄駬(lùěr),亦作"騄耳"、"绿耳",千里马名,传说为周穆王"八骏"之一。紫绳,指缰绳。2.驰城逐堑--奔驰过城池,跨越过沟渠。狰狞,凶猛,骠勇。3."鳌背"句:鳌背三山,古代传说,见于《列子》。渤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本随波往来,天帝恐怕他们漂浮到西极去,就叫十五只巨鳌来背着他们。又古时正月十五夜观灯,京都中所搭起的灯山做鳌背神山形,上列千百种彩灯,亦称鳌山。参考文献:
[1]谷一然.千家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何士明.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编辑:孙慧,虫声,藏器
审校:善兮乐兮、前芳、朱河村夫、空空、翟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