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在一般的皮肤病当中,典型的症状表现无非是痒、疼、起皮疹,脱屑……虽然不太舒服,但发病时尚可忍受;可是有一种皮肤病,发病时奇痒难忍,尤其是夜间不停挠抓后皮疹越来越多,越挠越痒,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结节性痒疹。
结节性痒疹中医称之为“马疥”近代医家称之为“顽湿聚集”,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的皮肤病。以皮肤结节损害、剧烈瘙痒为特征,一般先起于下肢伸侧,渐渐扩展至四肢、躯干。
皮损最初为风团样丘疹或丘疱疹,渐形成豌豆大半球状结节,肤色或灰褐色,质坚实,数目多少不一,结节孤立散在而不愈合,日久表面由光滑渐变粗糙及角化增厚,因搔抓出现抓痕、血痂,周围皮肤色素沉着。自觉瘙痒,以夜间及精神紧张的时候瘙痒加剧,病程缓慢,可迁延多年。
结节性痒疹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素体蕴湿,兼外感风湿热*等邪,或是昆虫叮咬,*汁内侵,与体内湿气结合,湿邪风*凝聚,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形成结节而做痒;或是情志内伤,忧思郁怒,七情所伤,冲任不调,营血不足,脉络瘀阻,肌肤失养所致。
根据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症状表现,常分为湿*凝聚和血瘀阻络两种证型进行治疗:
01
湿*凝聚
病程较短,皮损为结节。表面有粗糙,色泽灰褐,瘙痒剧烈,部分搔破则有污血渗出,或结血痂,舌淡红,脉弦数或弦滑。
治宜:除湿解*,疏风止痒。
02
血瘀阻络
病程较长,皮损硬实呈现结节性增生,表面粗糙,经久不消,皮损颜色紫暗,瘙痒难忍,舌淡红,脉迟缓或涩。
治宜:活血软坚,除湿止痒。
经典医案
(裴付印,男,河北邯郸人,年师承河南伤寒名家、经方实战家杨兆林先生,系统学习经方,常愈疑难杂病。)
一般资料:患者,陈某,男,35岁,年10月7号初诊。
主诉:四肢伸侧起硬疙瘩,上肢伸侧为重,奇痒,3个月之久。
刻下症,四肢伸侧见多个半球形结节,绿豆大小共3O余个,大部分已搔抓破皮,表面血痂,医院治疗,只是减轻但不会痊愈不愈,反复发作。患者自诉4个月前淋雨受风发病。无恶风恶寒,饮食可,二便调,稍有口干,舌红苔微腻,舌下静脉瘀喑,脉沉涩有力。
辨证:内蕴湿邪风邪,郁久化热,湿*聚结,阻于经络。
方药:桂枝茯苓丸合花蛇止痒片,
桂枝15g,茯苓15g,桃仁10g,赤芍15g,丹皮15g。
水煎服日一付,早晚各一服,十付。花蛇止痒片3片日3次,外用尿素软膏合除湿止痒软膏,日3次。
10日后痒已减轻,结节见软化,颜色巳淡,继上方7付,外用同上。
10月25日又诊,小结节巳平,大结节已恢复大半,偶见痒感,由于患者路途甚远,改为桂枝茯苓丸继服,外用同上。
多日后电话随访,结节已基本消退,痒无大发,甚喜。嘱其患者遵医嘱,继服此药。
按语:结节性痒疹的发病主要是体内蕴湿,兼感外界风邪湿邪,凝聚化热,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赵炳南总结)。鉴以此病机,正符合在郑州跟随师父杨兆林学经方讲的桂枝茯苓丸的功效主治。回来后恰遇此病号,方证相对,用后效佳。师父讲桂枝茯苓丸只要符合水湿,化热,血瘀就可以用,桂枝茯苓温阳化水湿,桂枝芍药调营卫祛在表风邪,桂枝桃仁活血化瘀,丹皮芍药解决瘀久化热的问题,加上花蛇止痒的虫类止痒效果,所以用而立效。
杨兆林师父简评:弟子裴付印,虽然师承较晚,但能够按时参加每一次师承授课,读经典,勤临证,学以致用,常可灵活运用经方治愈疑难杂症。
中医辨证和经方博大精深,想要有所造诣实非易事,一般医师如若仅靠自己闭门造车,可能穷其一生也未必能有建树,因此,中医师承对辨证经方传承学习的意义愈发显得突出和重要。
医易学大讲堂《杨兆林经方师承班》,于年3月6日-7日正式开启“牛年 课”主讲课程包括:《颈肩腰腿痛》第三部分、《六经辨证》、《发热》的 部分以及《脉象》迟脉与数脉。届时,杨老师将以自身多年临床经验为基础,为大家归纳总结了中医辨证的实战诊疗体系,让大家更系统的学会辨证、学好经方实战。
除了课程上的知识学习,我们还将通过线下跟诊、辅诊、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强化学员们经方临证知识的实践应用,并努力为大家创造临证实战的机会,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让所有学员“学有所值,学有所用”。
另外,医易学大讲堂《杨兆林经方师承班》还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直播课程、录播课程、线上互动等方式开展线上授课的业务,让大家在家过年时,也能同步跟随名师学习中医。除此之外医易学大讲堂还专门开辟了线上社群专区,大家可以社群互相交流心得,也能请教名师答疑解惑。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医易学大讲堂《杨兆林师承班》将以学员经方实战能力的培养为根基,从线上线下等多个渠道开辟中医中医教学的专区,坚持从实案出发,每次授课都能解决一个实战问题的态度,强化学员们中医知识的实战应用,帮助学员们学好中医。
同时,除了课程上的知识学习,我们还将通过线下跟诊、辅诊、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强化学员们经方临证知识的实践应用,并努力为大家创造临证实战的机会,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让所有学员“学有所值,学有所用”。
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为原创作品,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