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其教授讲桂枝的七大功效

1、调和营卫

《伤寒论·太阳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学界习惯于“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及“无汗不得服桂枝”之说。拙见不完全苟同,桂枝汤中以桂枝与芍药配伍后并不是以“有汗”“无汗”作为辨证的要点。用方的关键是“营卫不和”,不论有汗、无汗,均可用之。笔者曾用桂枝汤加黄芪,对杂病中动则自汗不已,汗出衣衫尽湿,一日数换衣服,久治少效者,以50克黄芪补气固表,桂枝汤和其营卫,再加麻黄根、煅龙牡等,调治一月收功。又以此方加减治疗暑日厚衣无汗者,黄芪用60克鼓舞卫阳,桂枝汤调畅肌腠,再嘱患者喝热稀饭、洗热水澡,治疗3周逐渐汗出,乃至完全正常。此即《内经》“阳加于阴为之汗”之谓。两案“有汗”“无汗”,均以桂枝汤加黄芪取效,所谓“异病同治”。可见用方关键是针对病机而非一味囿于“有汗”“无汗”之说。诚如陈士铎《本草新编》所云:“桂枝发汗之药也,有汗宜止,无汗宜发,此必然之理也。”现代实验研究认为桂枝汤对体温和汗腺呈双向调节作用。2、温经通阳桂枝与附子同是辛热药,不同的是前者辛温通阳,后者辛热助阳。当人体罹受外邪后,阳气不能正常地敷布,出现营卫不和,或者经络不和、脏腑不和诸症,或者脏气亏虚,寒从内生,阳虚失于敷和,血脉不和,均可用桂枝温通阳气。杂病中如心受寒邪,心脉痹阻,用桂枝不是温阳,而是通阳除痹。曾治一心绞痛患者,初用活血化瘀治疗2周无显效,复用辛温通阳除痹法,以桂枝瓜蒌薤白汤加细辛、制半夏、川芎、桃第1页共3页仁等,数剂应手。胸痹的病机是“阳微阴弦”,阳气式微,阴邪上乘,发为胸痹。《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涩)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桂枝辛温通阳,气血得温而行,痹阻缓解。又如脾胃病中腹胀患者,常用疏肝理气宽胀法,部分可以取效,但还有部分病者无效。笔者常遵叶天士“除胀以通阳为务”之说,以健脾理气佐以桂枝通阳除胀,往往效如桴鼓。刘河间说大凡外感病中“热胀多而寒胀少”,而内伤病中“寒胀多而热胀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阳化气”之说,内伤脾胃,寒从内生,阳失温运,不能化气,痞满而胀,用健脾通阳化气法有良好效果。3、化气行水《伤寒论》中的五苓散,太阳受外邪后,水气不能敷布,表现为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五苓散用桂枝的功效就是通阳化气,在杂病中的水肿也可以引用此理。一般水肿病机总离不开肺脾肾三脏,可以用利水药,淡渗利水,再不行可以通阳利水。尤其对于顽固的水肿,肝硬化腹水,或者是其他各种各样原因引起的水肿,可重用桂枝通阳以助化气行水。盖水为有形之邪,属阴,水之运行,赖阳气之温煦蒸腾气化,无论新感旧邪引起的水肿,皆是如此。桂枝并无直接利水作用,通过辛开温化而达水气流行之目的。《伤寒论》中苓桂术甘汤,由脾虚引起的水液停留,不管是心病、肝病、肾病引起的水肿,只要辨证属于脾虚的,即可以用苓桂术甘汤。若肾阳不振用真武汤,旨在温阳利水。4、温经除湿桂枝有温经脉、祛寒湿的功效。如桂枝附子汤治疗风胜于湿,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外邪侵犯经络,经络气血痹阻不畅,身体疼烦不能转侧。甘草附子汤治疗寒湿较重,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属于寒湿偏重者。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热痹,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现有成药尫痹冲剂,是在桂枝芍药知母汤基础上的加减,也是重用桂枝。上述3方中都用桂枝,取其温经除湿之功。桂枝辛温,辛者能散能横行,横行肢臂,辛可通络,祛除络中之邪。笔者于临床对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久治少效者,常以桂枝、细辛辛香通络,或佐以当归、桃仁辛润通络,或佐以白芥子、制半夏化痰通络,治疗上述疾病,取效尚好。5、温中补虚小建中汤治疗虚劳里急、腹中痛,取桂枝温中补虚。30余年前聆听江西中医学院伤寒名家万友生先生授课云,“桂枝汤是一个补方”。初闻颇感疑惑,及至读书临证既久,信非虚语。临床中常用桂枝汤加黄芪等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各种慢性胃炎、结肠炎等,温中补虚,通阳化气、缓解疼痛,效果佳好。后世有医家称号桂枝汤乃补虚温中 方,不无道理。6、平冲降逆代表方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气。奔豚气类属于胃肠神经官能症。仲景用桂枝加桂汤治疗气从少腹上冲于心。在门诊杂病中此类患者并不少见,往往主诉奇多,常伴有夸张色彩,有气从少腹上冲,伴肠鸣腹胀、失眠、消瘦、腹部搏动等症状,用桂枝加桂汤或者后世的奔豚汤,取其温中平冲降逆,佐以疏肝利气开郁,有一定疗效。有人认为此桂枝可能指肉桂,有平冲降逆作用,也不无道理。张锡纯说桂枝力善宣通,能升大气(即胸之宗气),降逆气(如冲气肝气上逆之类),散邪气(如外感风寒之类);又说“降逆气是桂枝之特长”。7、通络祛瘀桃核承气汤治疗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结者,这是太阳病腑证中的蓄血证。即是瘀血证,可以引起发狂等。《医林改错》指出癫狂“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所致。有报道精神分裂症从瘀论治,用桃核承气汤加减有一定疗效。《难经》有“重阳则狂,重阴则癫”之说。阳证中有部分是阳亢,也有部分属瘀血阻络,神明失守,导致心神错乱。临床出现舌红有瘀斑,舌下静脉怒张等症状,可用桃核承气汤或抵当汤化裁。桃核承气汤用桂枝佐以大黄、桃仁等通络行瘀,可以控制症情。

参考文献:

[1]王庆其.仲景用桂枝妙在何处(上)[N].中国中医药报,-12-25().

注:方药使用请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enzhoujk.com/afhzz/218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18620号-5